听了十几年的音响, 感到越来越不是滋味。难道我们所追求的音乐生活就是这样;下班回到家里,打开唱机功放再放入唱片,让两个喇叭放出声音然后自我陶醉。但我内心并没有感到真正的快乐。想想在音乐厅里,人们彬彬有礼,衣着漂亮,脸上充满喜悦之情,大厅里灯火通明环境优美,台上的表演者忘我地演出,完后掌声雷动,这是人生多么美好的两小时啊。这和一个人在家里听唱片真是差天和地,对着几件死物跟本毫无感情,看不到表演者的身体语言,没有听众的情感交流,听不到真正乐器发出的声音,这对音乐欣赏来说是致命的。单纯以声音而言,音箱所发出的声响对于单件或几件乐器以及人声还能勉强应付,但对上百人的交响乐队即是无能为力了。我听过号称十几万元音箱,播放大型管弦乐还是一团糟,和音乐厅现场相差太远,感觉声音好象挤成一团,不清晰,化不开。当然环境空间也有很大影响,十几二十平方的家居和上千平方的音乐厅也不在一个档次。其实说了许多,无非是想让各位音响发烧友们多一点去音乐厅,去享受那两小时的美好时光,不要老是抱着家里的名贵音响和几千只唱片不放,多听听自然的真实的声音,感受演奏家发自心灵传音。国内发烧圈一怪现象就是有人拿十多万元买器材买碟,却没有兴趣拿百多元买票去音乐厅。音响称之为高保真也就是保真——尽量模仿真实,但毕竞不是真实,喇叭模仿得最好的乐器是鼓,因为它们的发声原理基本相同,都是薄片状材质震动发声,鼓是纸或金属等,而鼓是皮革,而对拉弦乐器声音的模仿就差一点。如果我们弃真实而取虚幻,那就是舍本逐末了。假如有两种选择,一是用百万元的器材播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二是在音乐厅山顶的座位听广州交响乐团,我的选择绝对是后者,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当然喇叭CD等终归是人类的伟大发明,我们仍要好好利用它。假如贝多芬能回到二十一世纪,看到他的音乐是放在一张小小的碟片用两个大木箱播出来, 不知又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