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拍到半途被召了回去,所以叫半程报导乞巧节。
七夕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珠村乞巧节粤人重七夕,灯光到天明。天河区珠村的乞巧文化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珠村就有了乞巧节,世代相传,历久不衰。乞巧活动折射了一代代珠村女儿的勤劳和心灵手巧,也折射了一代代珠村人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渴望。清末民初,珠村举人潘名江先生写了《珠村七夕吟》,生动地记录了旧时珠村乞巧节盛况。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州沦陷,珠村的“摆七娘”也全部停止。抗战胜利后,这一活动曾一度恢复,后来又由于各种原因再次停歇,这一歇,就是半个世纪,“摆七娘”几乎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1998年,在天河区珠村的几位古稀老人的带领下,珠村首先再次尝试恢复这一民俗传统,从此,广州又见乞巧节,“摆七娘”从此一发不能收。1998—2004年间,“摆七娘”在珠村越演越烈,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参观人数一年比一年比,媒体的关注度一年比一年高,社会影响一年比一年广,乞巧和珠村已经融为一体,并带动了周边的乞巧活动,乞巧节日益为人们所熟悉,并走进人们的生活。
乞巧节的再次兴起和今天的盛景,使我们看到传统民俗文化的生生不息和在现代人生活中所发挥的精神凝聚作用,因此,天河区委、区**决定及时引导民俗文化走向,继续提升天河区珠村“摆七娘”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全力筹备举办“2005·广州乞巧文化节”,探索走出一条以文化为核心、经济为动力、社区建设为支撑、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的和谐发展之路,也希望“广州乞巧文化节”能够成为体现天河区深厚文化底蕴的亮点,并将乞巧文化村珠村逐步改造成为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成为游览广州的一个必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