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个得罪人的帖子,呵呵。没有贬低丹拿、马克的意思,只是打个比方。请勿对号入坐。
2004年刚踏入音响发烧的头几个月,就有人跟我说:判断音响器材和发烧唱片的好坏,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看解析力。什么叫解析力,很简单:就是口水声、乐谱声和咳嗽声。
所谓的口水声,广义上说就是近场录音时容易录进唱片的气流与唇齿冲撞发出的摩擦声、歌手吞咽口水发出的咕噜声,以及歌手换气时的呼吸声。以现在的录音水平,录口水声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以至于很多国内人声翻唱碟被冠以“口水碟”的恶名。要说这口水音,其实并不难表现,一堆百多元的多媒体有源音箱就可以很清晰地听出来——无它,关键在于碟片,而不是器材。
而咳嗽声,多是现场录音时录下来的,有的是听众的咳嗽,有的是乐队或指挥的咳嗽,但一边咳嗽一边唱歌的,基本上是闻所未闻。
口水声和咳嗽声都不稀奇,但翻乐谱的声音hav却一直未能听到。据某些老烧说,翻乐谱声需要好的录音,配上解析力奇高的器材——比方说丹拿,马克列文森之流才能够一现芳踪。在2006年1月,hav听了一次杰夫罗兰推的丹拿72。当时播放的是著名的沃尔塔瓦河,放至半当中,hav听见“嗒”的一声响,象是指挥棒敲到了什么东西。这是一片hav异常熟悉的唱片,可是这声“嗒”却是hav第一次听见。难道,这就是丹拿显微镜般的解析力表现?
hav买的全套linn是以音乐氛围著称的品牌,在解析力上只属于中上,它的风格是整体乐感好,但不强调具体细节,能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本身上。所以购入linn近一年来,乐谱声仍然是个神秘的谜团。不过两者对比起来,虽然丹拿的拥有者有更多的炫耀资本,但hav认为,从欣赏音乐的角度出发,还是linn更胜一筹。
终于,在前两天,hav听见了传说中翻乐谱的声音。
那是一张1943年的单声道录音,著名的指挥家富特文革勒指挥柏林爱乐演奏的贝多芬第7交响曲。hav选听的是第四乐章,万马奔腾,热血澎湃的第四乐章。虽然是单声道录音,虽然音色显得模糊,但富特文革勒指挥下的柏林爱乐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突然,hav听见一声“唰~”。这是什么声音?倒回去再听,非常清晰的一声“唰~”……那是……那是……
天哪,那就是翻乐谱的声音!根本不需要什么高级音响!要知道当时hav用的是办公室里的联想原配多媒体音箱,价值估计不足50元人民币!根本不需要什么发烧录音!这可是1943年的单声道录音,而且杂音挺厉害的!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天价原版盘,hav听的是某网站提供的mp3片断!
真相终于大白了,要听翻乐谱的声音其实容易得很,只要把麦克风放在乐谱旁边就ok了。因为靠得比较近,录得自然就比较清晰。翻乐谱声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天大的骗局。
醒醒吧,发烧友们,扔掉对解析力不切实际的追求,回归音乐本身,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