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 在 2005-1-31 23:05:37 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霍洛维茨晚年的作品极其一般,缺乏大师风范,最多是延续中年时的那点"本钱",他晚年的独奏音乐会每每必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330,可是一次不如一次,感觉就是在走江湖,听完内田或是莉莉的再听老霍的,简直象是自学成才自命不凡的钢琴家,骚首弄姿,故作媚态,不能卒听. |
其实霍氏的身体和感情都有些问题,演出生涯多次中断。1936年起中断两年,1953—1965年期间没有举行一场音乐会,虽然录了几张唱片。1965年重返卡内基是件令人难忘的大事,毕竟离开了十二年,虽然人们一天也没有把他遗忘。那天凡能弄到票的钢琴家都来了,霍洛维茨没有令人失望。有少数几个错音和结结巴巴的段落,但原来的魔力和光彩依然存在。
1969年10月到1974年5月之间又中断一个时期,恢复演出后他没有举行很多音乐会。1983年先后在美国和日本的巡回演出一败涂地,每场都有记忆失误之处,而且看来体力上已无法控制。后来才知道他实际上是在靠药物诱发的状态下演奏的。后来他戒掉药物,恢复了元气。1985和1986年在伦敦和欧洲举行音乐会,还曾在俄罗斯举行两次——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他弹的很好,力度不足便代以精致风格和色彩,有几次演出时居然闪现出60年代的光辉。面对听众,他仍然具有比任何音乐家更高的权威性,更大的光环和更强的吸引力。
《新格罗夫词典》提出:霍洛维茨几乎不可能质朴的演奏,他往往流于逗弄,充满柔情的风格。在某些圈子里,霍氏从未被承认为一个杰出的演释者。不错,他是巨匠,但作为艺术家,他的演奏是神经质的。
霍洛维茨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回潮,一种返祖现象。他不是理智型钢琴家,他并不认为乐谱神圣不可侵犯,例如为了音响效果他把《图画展览会》彻底改写。他对李斯特风格了如指掌,因此常常会为李斯特的狂想曲补充一些华彩乐段。当然,对贝多芬和舒曼,他就小心的多,如果要在乐谱上作任何改动,他是慎之又慎的。
没有一个钢琴家具有面面俱到的文化修养,霍洛维茨也有他的强项。他弹奏拉赫玛尼诺夫,李斯特,斯克里亚宾和普罗科菲耶夫比他那个时代的任何钢琴家都更潇洒。他对保留曲目中的一些小品出人意料的情有独钟。斯卡拉第,萧邦的玛祖卡,舒曼的零星乐曲,莫什科夫斯基的沙龙音乐,他都弹的有风度,有魅力,而且质朴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