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年凑齐一套马勒 [复制链接]

1#
最早买的马勒唱片是阿巴多在DG的小双张,那是1998年,因为当时器材不行-用的是新科VCD音源-所以没觉得马勒有什么好。一次在朋友家偶然听到克列姆佩雷在EMI(录音室版)的马二,立即被镇住,马上升级器材,然后重新拿出阿巴多来听,感觉爽!下一步计划当然是要拿下马勒全集了。于是查阅《音乐圣经》等红宝书,再看唱片公司目录里的廉价版本有什么名家名演的,拼着吃咸菜喝酱油汤又请回了巴比罗利在EMI 的马五、马六、索尔蒂在DECCA的马八、卡拉扬在DG的小双张马九,克列姆佩雷在EMI的《大地之歌》和瓦尔特在SONY的马一、马二,疯狂一阵后发现娶媳妇的钱漏了个大洞,迫于生计只好暂时偃旗息鼓了。

       后来,经济状况好了,马勒嘛,当然是拿下了伯恩斯坦的DG全集和滕斯坦特在EMI的全集,不过已经是环保装了。随着器材的再次升级,马勒越听越有劲,陆续又拿了塞尔在EMI的《少年魔术号角》、巴比罗利在EMI的马九,克列姆佩雷在EMI(巴伐利亚的现场)的马二,除了马三、马七,可说又是一套马勒全集了。本来无意硬凑一套马勒,可到了这份上,不凑齐反而不舒服了。问题是一致推崇的马三、马七的版本并不多:霍伦斯坦的马三太贵;阿巴多的迟早要买他的新全集,现在价钱还是贵;拉特尔就等他与BPO的全集了;海丁克与柏林爱乐的又绝版了...想来想去拿下的是西诺波利在DG的马七小双张与夏伊在DECCA的马三,顺带了一张西诺波利在DG的马八与马十柔板的小双张,终于算功德圆满了。

        凑了十年的马勒可说是百味杂陈,挑唱片的过程成为了现在一段段美好的回忆。相反,每每拿起当年梦寐以求的伯恩斯坦与滕斯坦特时,心中却无任何值得回味的感触。。。当然,这一切与音乐本身无关。


























最后编辑schwaz 最后编辑于 2008-11-04 12:43:05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6F creek1 的帖子

马勒的歌曲集。
《流浪者之歌》也有译为《旅行者之歌》的。
《亡儿悼歌》
《吕克特之歌曲》

这张好啊!现再版在“世纪伟大录音”系列里了。
好唱片买不尽呀。有时候就与朋友交换着听听了。
巴比罗利的艺术成就与他目前在国内爱乐者心中的地位似乎很不相称。
最后编辑schwaz 最后编辑于 2008-11-05 10:15:29
TOP
3#

回复 5F ludwig2000 的帖子

海丁克现在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又出马勒了。
马三隔壁论坛评价一边倒的好,嘿嘿,看来老夫子聊发少年狂,累得却是我等爱乐迷啊。
TOP
4#

回复: 十年凑齐一套马勒

原帖由 名级潜水艇 于 2008-11-5 14:06:00 发表
好象还缺一张早期歌曲。


瓦尔特SONY里面有了。
TOP
5#

回复: 十年凑齐一套马勒

阿巴多的马勒是我最早接触的马勒-DG小双张里与VPO的第四、CSO的第二,至今甚为喜欢,等DG以后将他与柏林爱乐的录音打包后我说不定会买一套。

阿巴多与LFO的合作确实是好。我看过他的第七实况,音乐精致得不得了,不用对比其它版本就可断定是一场伟大的演出。与BPO的录音我只在朋友家里听过第六,不过不是仁厚兄贴的CD版,是双张的SACD,器材是丹拿C4+SIMAUDIO W/P5+SIMAUDIO的CD机,说老实话,印象并不深,或许跟那天人多有关系,哪天独自一人再好好感受感受。

再说一句心里话,目前为止,我觉得滕斯坦特与巴比罗利的演绎最符合我想象中的马勒:既表现出了马勒内心纷繁复杂又略带神经质的一面,也不失马勒作为知识分子、社会精英而应具备的矜持、高贵、严谨、自信的特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