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胆机与石机经几十年的声音实践比较,石机声音没办法超越胆机! [复制链接]

1#

       传统电声驱动方式存在原理性失真,此种失真与某些失真参合互补可以改善听感。这就是胆机相对好听的根本原因。
       好的石机表现为高阻尼系数、低谐波失真,这将强化原理性失真(使声音紧、硬、短),传统对策有附加谐波份量(通常靠插入染色前级实现),以及降低阻尼等。胆机天生就有较大的谐波失真和较低的阻尼系数,再加上较缓的速率,正好柔化了声音,听起来便会舒服些。如果采取技术措施使胆机技术指标提高,那么声音照样会偏冷硬。
       总体看:传统好石机以缺失型失真为主;胆机则存在更多附加型失真(实际缺失与附加均在)。
       原理告诉我们,传统方式下,无论石机还是胆机声音都不对,只是失真类型不同罢了。
       实践所得,克服原理错误,做到真正高保真HIFI,必须纯晶体管。胆管、场效应管之类的压控原件都不可取。
      
分享 转发
TOP
2#

       何为原理性失真呢?就是指无论你功放指标做得多高,就算达到极致理想化的0失真时,转换成声音也必然出现明显特有失真(这不包含喇叭自身失真)。这才是传统电声不可能HIFI的内在原因。绝大多数人,包括业内人士至今还不能明白。
TOP
3#

回复 89# 壮胆123 的帖子

       82#已说过,用正确方法做到真HIFI,必须全纯晶体管才行,胆管、场管都有可闻劣化、失真,主要是软化和谐波染色。
       我说的传统电声驱动,指当前大家都在使用的各类功放,包括胆机、石机,数字功放,它们都没脱离原理错误的怪圈,都存在原理性失真,仅是最终失真表现不同而已。清楚了原理才知道各自毛病。
TOP
4#

原帖由 壮胆123 于 2014-12-14 17:53:00 发表
兄弟好听自然有高的保真度,变声失真自然不好听。 [/quote]
       所谓好听会因人而异,难免较强的主观偏好,比如习惯了胆味,不会意识到其中谐波失真、速率失真、相位失真、动态失真、细节损失等问题的客观存在,已经变声了却浑然不知。以致爱的就是这些毛病,习惯是很难转变的。
       诚然上述毛病相比单纯缺失型失真,要讨人喜欢些,但并非是什么好声。以HIFI标准衡量,差距明显。
       听懂真HIFI,明白其中因果关系的,当然不会认为那些失真好听。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4-12-15 06:09:23
TOP
5#

[quote] 原帖由 壮胆123 于 2014-12-14 17:53:00 发表
.................事实上现代高端大功率高指示胆机,失真度以可到百分之0,1以下了。高端大功率胆机,设计目标不是给发烧友迫求胆味的,而是追求声音更完美,更自然真实为目标,大动态,高速,音场音色,定位,准确,声音真实自然,具备动感的人而设计的!
        这就简单了,如果以传统错误方式下比听感,胆机味尚可有圈点,脱离了这个“味”,比纯指标,犹如隔代。高标胆机与中端石机比也会至少差一个数量级。基本指标都差着呢,什么音场、音色、准确,真实、自然,又从何谈起?尤其是你所说“高工作电压能提升动态”,更是没道理,过高的工作电压只会白白浪费电能。谁是具备动感的人?不得而知。
TOP
6#

        缺少基础测试比较,就分不清啥是失真,被叫做风格、音色的东西本身是对原声的扭曲。前面已经有行家给出一些仪器测试,证明某些失真的存在。
       没条件的烧友好像更相信耳听为实,再给个对比试听的方法,很简单:在一个正常放音系统中插入一个被测放大器(输出端用电位器调到增益等于1),对比直通时的声音即可。
       原理是看一个放大器有否失真,只要听对原声有否改变,没多少改变则失真小,变化明显则失真较大,此改变不管主观喜欢与否实际都是失真,人往往不愿把变得顺耳好听的叫失真罢了。
TOP
7#

另一帖的发言也适合这儿。
从HIFI定义论,必须有标准,即各种失真越低越HIFI,越近高保真。
从玩家分类论,会有几种类型,如:

品牌烧;专认某几个品牌货,相中的关爱有加,其他多会排斥。
个性烧;以个人主观好恶取舍,喜欢环肥燕瘦的都有,甚至所爱既是某类失真,当然没啥准头,互相之间音响观对立皆是,当然也不理会什么HIFI不HIFI。自己喜欢就好。
HIFI烧;理性探索电声原委,发现失真,尽可能消除或降低,这一类需要很多基础实验对比才能有所成效。
TOP
8#

回复 188# wfw1951 的帖子

       系统由各部器材组成,每一单体都会直接影响系统整体最终放音品质,这是基本的逻辑关系。
       失真的产生有元器件方面的,有电路设计方面的,当然也有纯原理理论论方面的。只是有的已经被广泛认知,有的还属隐性,未被公知,如本人早已指出的驱动失真。
       在常规电路里胆管、场管都会有可闻的染色及虚化,这是压控原件的特色。所以真HIFI系统不予采用。
TOP
9#

       首先要明白HIFI是在电声技术发展到较高阶段出现的提法,至今也有半个世纪了吧,它表明了爱好者的良好愿望和追求,人们的理解随技术提高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没有那个文献会制约技术发展,不过基本科学规律方法仍需遵循,应该看到HIFI高保真能够对应技术产品,不是子虚乌有。
       现阶段电子技术、数字技术、材料工艺等飞速发展,远非几十年前可及,唯有电声方面还存在模糊认识。之前提到过,失真越小越HIFI,但现实商品组合(包括这里胆石争论)均表现为失真较大的更好听,这也是胆粉的理由。
       明确的说这一现象根源即来自不被理解的隐性失真(驱动失真)。因为这是基本原理决定的,导致了高指标器材组合反而声音较差,传统方式没法根本解决。本人提出真假HIFI亦鉴于此。真HIFI当是消除驱动失真,此后各部单项技术指标将与音质共高低,当然不是没有失真,是顺理成章了,而假HIFI是拧巴的。
      顺便答复你前一个问题,不采用存在明显失真的元器件是因为有现成好件,没必要为它费心纠缠。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4-12-19 17:45:44
TOP
10#

       HIFI本是一个纯物理技术的事物,其具体指标会随技术进展提升,不应因个人主观好恶取代,举个例子;两个放大器,A失真度0.001,B失真度0.1。正常判断应是A的保真度高。但确实有喜欢失真声的人,当然不能认为失真大的叫高保真。    
       回头看看视频显示的发展,会有些参考,十年前人们曾称DVD为高清影像,因为相对VCD,现在1920*1080相对DVD时代高得多,而4K影像再度刷新了高清指标。可见不是没有高清,只是发展阶段的具体指标不同,到了高端才知道低端的差距。硬指标是技术的。
      音频领域的现状是;绝大多数人所听到的是带有原理失真的电声,误解在所难免。

TOP
11#

       扯不清的就是硬要按自己臆想还原现场,完全凭空捏造,一百个人可能会有一千个想象的现场,因为每人每次都可能有不同定位。
       播放设备只需对已经完成的录音负责,甚至可以认为对信号波形负责,越少走样越好,就这么简单。
同样可以拿视频显示器解释,当你看一幅摄影作品时,只需鉴别与照片清晰度、色彩、形状近似度,没可能要求摄影师按你的想象改变画面,角度、位置、光线等现场实况。录音成品与之相当,况且还有很多非现场的录音(如合成的东西)。

        HIFI 应该定义为高保真的听录音,而不是强求还原个性现场,实际正确播放好录音信号才最接近那个现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