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音响关键是把音场调好 [复制链接]

1#

百老师曰“声场”

简介
  声波是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压力、应力、质点位移、质点速度等的变化或几种变化的综合。当声源向周围媒质辐射声波时,媒质中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

自由声场
  声源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媒质中, 边界的影响可以不计的声场称为自由声场。在自由声场中,声波按声源的辐射特性向各个方向不受阻碍和干扰地传播。   理想的自由声场很难获得,人们只能获得满足一定测量误差要求的近似的自由声场。例如地面反射声和噪声可忽略的高空,当气象条件适宜时,便可以认为是自由声场。实际上风声场
、云、空气密度变化等都会影响声波的传播。又如在经过专门设计的房间中,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房间的边界能有效地吸收所有入射的声波,这样的房间内的声音主要是直达声,也可认为是自由声场。这样的房间称消声室。   在宽阔的广场上空,或者室内有一个面是全反射面,其余各面都是全吸声面,这样的空间称半自由声场或反射面前方的自由声场。如消声室地板用反射面来模拟半自由空间则称为半消声室。   近场和远场 自由声场中声源附近声压与质点速度不同相的声场称为近场。近场区域内声压随距离变化的关系比较复杂。距离甚大于声源辐射面线度和波长,声压与质点速度同相的声场称为远场。在远场区,声源直接辐射的声压与离声源的距离成反比。一般所说的声场都是指远场;噪声测试也多在远场条件下进行。
封闭空间中的声场
  声源在被声阻抗率不同的界面所包围的空间中辐射的声场称封闭空间中的声场。例如机器在车间或实验室中发出噪声,当门、窗或其他开口的面积远小于整个边界的面积,则室内的声场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封闭空间中的声场。声源在封闭空间中辐射声波时,传播到各界面上的声波,一部分被界面吸收,一部分被反射。在一般房间中,要经过多次反射后,声波的强度才减弱到可以被忽略的程度。
封闭空间的声场特性
直达声和混响声
  声源在封闭空间中连续稳定地辐射声波时,空间各点的声能是来自各方向的声波叠加的结果。其中未经反射、直接传播到某点的声波称为直达声;一次和多次反射声的叠加称为混响声。直达声的强度与离声源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如果频率较高(波长与空间尺寸相比很小),混响声的强度可近似地认为各处相等。混响声能的大小,除与声源辐射功率有关外,还与空间大小和诸界面的平均吸声系数有关。
室内声压稳态值
  声源以声功率(W)在封闭空间中稳定地辐射声波时,一方面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声能不断衰减,声波遇到界面时又有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另一方面声源又不断地补充声能。声源声场
开始发声后经过很短一段时间,声能就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这时空间内各点声压达到一稳态值。   把室内的直达声和混响声都计算在内时,在离声源中心距离为r的某点,声压平方的平均值p婄,ρ0是空气的密度;c是空气中的声速;Qθ是声源在θ方向辐射的指向性因数,即该点的声强与声功率相等的无指向性声源在相同距离上的声强之比;R=S峞/(1-峞)称为房间常数;S是室内总表面积;峞是室内诸表面的平均吸声系数。
扩散场距离
  直达声压按距离反比规律而衰减,混响声可近似认为在空间内各点都相等,因此在离声源的某一距离处,其直达声有效声压与混响声有效声压正好相等,这个距离称为扩散场距离rc:   封闭空间体积或界面的吸声系数越大,扩散场距离就越大。当声源在各方向辐射的指向性因数不同时,不同方向上的扩散场距离也不同。如果声源辐射无指向性,即Qθ呏1,这时各方向的扩散场距离都相同,称为混响半径。   在小于扩散场距离的区域内,直达声大于混响声,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可以忽略混响声(即反射声)影响的区域,作为近似的自由声场。反之,在大于扩散场距离的区域,混响声大于直达声,称为混响声场。
简正方式
  声波在互相平行的一对刚性界面之间传播时,如果距离为半波长的整数倍,就会产生共振。相应的频率称简正频率(或固有频率、共振频率),相应的驻波传播方式称简正振动方式,或简正方式。三维空间有一系列的各种类型的简正方式。关于简正频率的计算式见室内声学。
扩散声场
  当封闭空间内被激发起足够多的简正方式时,由于不同方式有各自特定的传播方向,因而使达到某点的声波包括了各种可能的入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在扩散场距离内的自由声场区和离界面1/4波长范围内的固定干涉区以外,空间内各点的声能密度相等;从各个方向到达某点的声强相等;到达某点的各波束之间的相位是无规的。具备这样特性的声场称为扩散声场。   理想的扩散声场也是难以获得的。特别在低频段,被激发起的简正方式较少,到达某点的声波入射方向不够多,各点声能密度的起伏也比较大。此外,当界面有大块面积的表面声阻抗率相差很大的材料时,也会使空间内的声场不均匀。这种情况称为声场不扩散或扩散不良。为了获得较好的声场扩散条件,特别对于混响室或专门测试噪声的实验室,在设计时应考虑采取以下措施:①使实验室有足够大的体积;②使实验室有良好的布局;③在室内增加适当的固定或活动的扩散体。
声场衰变和混响时间
  声源一停止发声, 封闭空间内各处的平均声能密度就按指数率逐渐衰变。声能密度衰变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时所需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混响时间的长短与空间体积成正比,而与空间内声吸收成反比。   不同类型的简正方式有不同的指数衰变率(或混响时间)。总的衰变过程不是单一的指数衰变规律,同时空间内不同点的衰变率也往往有较大的差异。这种混响时间的不均匀性和衰变率的不规则性是与声场扩散不良紧密联系的。   当声场扩散不良时,室内各点声压值和混响时间的起伏都比较大。这时,在实际声学测量中,只有在较多的测点求出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分享 转发
TOP
2#

百老师曰“音场”

音场的概念起源于美国,它的英语为“Sound Stage”,主要是指舞台上乐队的排列位置和形状,包括长、宽、高,是一个三维空间的概念。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音场实际上就是指您的器材所再生的乐队所排列的形状。由于受到频率响应曲线分布不均匀以及音箱指向性的影响(比如房间的宽度大于深度或者深度大于宽度),音响所播出来的声场实际上或多或少与原录音时的情形是有差异的。声场技术就是让展现在聆听者面前或环绕四周的那种三维的空间感和录音时尽量一致的技术,是对录音现场、还音系统以及编码、解码的规范。

原理与示例
  人对可视物体具有立体感受是因人有双眼,当两只眼睛看该物体时、会产生视角差。同样,人耳能辨别来自不同方位的声音,同样也是靠声源与双耳之间形成的相同或不同的角度。由于角度的差距,使得声音由声源传到左、右耳的时间产生微小的时间差,而人耳的生理特性对这微小的时间差非常敏感,使人能够产生准确的方向感;同时又由于角度的差距,使声源到达左、右耳的距离产生微小的差距,人耳又可以通过声音强弱的微小差距产生距离感,从而使声像得到准确地定位。从声像定位原理我们知道如果用一只音箱,只能产生“点”声源,点声源只能模拟声音的强弱并使人产生距离感,而不能产生不同声源在不同位置的位置感。接着从声像定位原理我们可以知道使用两只音箱可以产生“立体声”,也就是所谓双声道立体声,并且我们必须位于两只音箱正前方等腰三角形顶点上的位置时,才能准确表现原来的声场。但是两路音箱所能重现的声场只是我们前面的声场,对我们身边两侧和身后的声音就不能重现了。那么如果我们录音时,再增加两支左后、右后的拾音话筒,在重放时,再在我们的身后增加两路左后和右后音箱,这样我们不是就可以重放整个声场中各个方位的信号了吗?事实上就是如此,只不过人们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适当的修改、调整和编码。如杜比定向逻辑环绕声(Dolby ProLogic)就是在听音环境中加了后置左右声道音箱(为降低成本,合用一路放大器),这时就能明显产生三维立体空间感,而更高档次的杜比Dolby Digital(AC-3)、THX、 DTS环绕声技术均采用了六声道技术。它们在上述的四声道基础上还增加了一个中间声道,以加强语言对白,和超低音声道,以加强低频效果,这时音场的拟真程度就非常强了。
音场的位置
  音场的位置应该包括音场的前、后、高、低。搭配不当的某些器材会使整个音场听起来象飘浮在半空中;有些听起来则又像是坐在音乐厅的二楼观看舞台一样。形成音场位置的原因很多,比如音箱的摆位、频率响应的不均匀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理想的音场位置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用听一个交响乐队演奏的方法来体会。当交响乐队演奏时,低音提琴、大提琴的声音应该从比较低一点的地方发出来,小提琴的位置要比低音提琴和大提琴略高一些;录音时乐团应该是前低后高,像铜管乐器就极有可能在较高的位置。对于整个音场的高度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确定,音场高度应该略低于您坐着时两眼平视的高度。换句话说,小提琴应该在视线以上,大提琴、低音提琴应该在视线以下。铜管至少要与小提琴等高或更高。那么音场的前 、后位置在音箱的前面板拉一条直线然后往后延伸的一段距离内。当然,这种最理想的音场位置是不容实现的,因为它与您的音响搭配、聆听环境和所播放的软件有极大的关系。
音场的宽度
  在流行音乐的演奏中,您可以偶而听到有乐器在音箱外侧响起;而在古典音乐演奏时,您往往会觉得乐团的宽度已经超出二个音箱之间的宽度,这就是超出音箱、宽抵侧墙。许多发烧友都有这种经验,不必多费口舌。至于破墙而出,那恐怕就要靠一点想像力了。至少,用想象的眼睛能够看得到的音场位置才算真正的音场,墙外的东西我们看不到,我们很难肯定它在那里。所以,音场的宽度其实只在墙壁之内而已。这种感觉您完全可以从刚才那首1812序曲中体会到。如果您听到的1812序曲,声音是紧缩在两只音箱的中间而没有超出音箱两侧的话,那么您最好请一位懂行的发烧友去给您的音响诊断一下,看看是那儿出了毛病。
音场的深度
  “音场的深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深度感”,“深度感”不同于“层次感”,“定位感”,因为层次和定位与音场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深度感却仍然属于音场的范围。与"音场的宽度"一样,许多人会说他家的音场深度早已破墙而出,深到对街。这当然也仅仅是一种自我满足的形容词而已。真正的"音场深度"指的是音场中最前一线乐器与最后一线乐器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它极可能是指小提琴与大鼓、定音鼓之间的距离。"宽到隔邻、深过对街"这应该是包含在“空间感”中,这个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去讨论。有些器材或环境由于中低频或低频过多,因此大鼓与定音鼓动的位置会靠前一些,这时,音场的深度当然很差。反过来说,有些音场的位置向后缩,结果被误以为音场的深度很好,其实那是错误的。
TOP
3#

楼上两位老兄所言甚好!!
如果概念不清,文字表述不准,理解就会千差万别,往往会造成“鸡同鸭讲”。
特别是发烧用语,就更显重要。
最后编辑xin889 最后编辑于 2012-02-03 01:09:4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