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要“发烧”了! ――对于音响的理性思考 [复制链接]

1#

      给发烧友来点“阿司匹灵”

   “发烧友”一词俺的看法是:某某迷也,对某一事物的追求爱好如痴如醉,热衷程度超乎常人,钻牛角尖有些甚至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多属为求完美不计成本的消费类型人士。对讲究音质的HI-FI音响迷即高保真音响爱好者称之为音响发烧友。音响发烧友中流派很多,把他们(当然包括我自己而不包括专门从事音乐、音响工作的专业人士),做个粗浅的划分,典型的有以下四大流派。
   1.专门听“音”的,这类发烧友往往是电子爱好者出身,懂得不少电子、电声知识,心灵手巧,动手能力强,他们选购器材,非常注重客观指标,焊机摩机过程中,能够从更换一两个零件或从不同电路中区别出各种失真,他们把音乐软件当成考验器材的工具--高音如何,低音如何,哪个频段有峰、哪个频段有谷,至于这软件的乐队、指挥、作者、背景如何,演绎是否准确等,则不关心,只要录音够“发烧”就行,这类朋友的器材往往比较讲究,要么是高档的,要么是高性价比,而软件则少得可怜。2.专门听“乐"的,这类发烧友有一定音乐素养,甚至会使用几件乐器。他们对现场音乐会颇感兴趣,注重的是音乐本身,对不同乐器,不同乐队,不同指挥的风格特点了如指掌,他们听的是旋律、节奏、意境和内涵。他们关注的是作曲家的背景与某些音乐的曲式、结构,什么叫呈示部、什么叫展开部等等......而他们的器材往往不够档次,而软件收藏之丰富,往往叫人瞠目,有原装进口的CD,LP价值十几万!3.钻牛角尖的:听“音"派与听“乐"派都有钻牛角尖的,听“音"派最为明显,不少听“音"派专攻“噪声"二字,一张唱片听下来,你问他听到了什么,他会告诉你,钢琴踏板声、手指触键声、弓弦磨擦声、演员喘气声、乐队翻谱声、观众耳语声......真有点走火入魔!4.既听“音”又听“乐”的,他们往往兼备以上第一第二类的特长,既懂电路图,又识五线谱,既会吹拉弹唱,又能焊机摩机,他们把器材当载体,把音乐当灵魂,软硬兼烧,一套够水准的器材,几百上千张CD,一间混响适度的听音室,真如神仙下凡,当然,一定的经济基础是他们软硬兼烧的后盾。
   有的发烧友一味追求器材的如何如何顶级或是一味强调唱片的录音如何如何“发烧”都是片面的!好器材和好唱片二者兼顾,用高档器材天天听摔瓶子、扔炸弹之类,恐怕也坚持不了多久;用劣质器材播放交响乐,恐怕想听的许多东西又听不到了,听到的也是残缺的。依鄙人之愚见,不管是听音的,还是听乐的,应取长补短,走向融合!
   这里在下奉劝一些人不要单纯为了“发烧”或“档次”而盲目投入,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声音,硬件升级“需要么?不需要么!”反复思忖,量入为出。器材的搭配,升级要想做到绝对的“HI-END”一步到位是不切实际的,不仅浪费了钱财可惜还得不到真正的“HI-FI”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音响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能够踏在潮流风口浪尖上的发烧友毕竟是少数!一个音乐爱好者不一定“发烧”但一个真正够资格的发烧友一定是爱乐者!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和丰富理论知识提高艺术修养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作为一个有心人,相信在不断的聆听,对比过程中自己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也会日臻成熟。
   最后友情提醒对正准备“发烧”的朋友们在行动之前做到:1.未亲耳聆听,绝不做任何决定。2.空间与器材做合理的搭配。 3.相关附件,绝不省略。细心注意每一个组成细节(如脚架,脚锥等,线材对于一般在万元左右的系统搭配中产生的影响并没有在非常高端的组合中表现的那么明显,只要不拖后腿,没必要在线材上投入过多金钱)4.唯材适用。(依据扬声器本身个性,以个人对音乐节目类型的喜好来选用合适的机种)5.决不预设立场。(千万别在未听之前,即主观认定何种器材的优劣。)6.媒体报导仅作参考,勿迷信任何“排行榜”“指标”或是“试听比赛”所得之结果。多读一些物理学、电声学以及有关音乐方面的书籍,别花钱追求那些客观上不存在的东西了... ...
   以上内容乃在下的一点心得体会皆有感而发与君共勉之,面面俱到绝非易事!望君指正。
                               待续
分享 转发
TOP
2#

经营国产HIFI品牌音响的商家,市场的天平并没有倾向他们。靠着一份执着,一份诚挚;也带着一份期盼,苦苦坚守在这块阵地上。
      纵观全国的音响市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辉煌到现在整个Hi-Fi行业的萧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数码产品和电脑网络的飞速发展,转移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兴趣和投资方向,其对音响行业的冲击大家有目共睹无可置否。
    当初,中国的发烧音响刚刚起步,音响行业从无到有,市场虽不成熟,但人们的购买热情却很高,十几个或几十个品牌统领着90%以上的国内市场。除了少数日本品牌套装机进了为数不多的大商场,几乎所有的国产品牌都没进大卖场,所有的音响店没有不火爆的。而如今,却是几百甚至上千个国产品牌,以及真真假假的进口品牌如鱼目混珠的杂牌军,分布在越开越多的大卖场及一些专业的电子电器市场中。此外,还有大大小小的专卖店,都来分享这个本来已经萎缩的市场,Hi-Fi音响自然也就不可能再现当年的火场面了。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某些职能部门的放任和影视、杂志、报刊等媒体,受好莱坞文化和日本文化功利思想的影响,正在亦步亦趋地把我们引向庸俗的怪圈,为数不少的人整天沉溺于虚无意义中,消磨人意志的网络、游戏,冗长的电视连续剧、麻将、彩票等等。
   而象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这种有助提高民族文化素养的节目,在全国居然只有北京市给转播,还有几多人能有那份雅兴,静下心来欣赏苏克的小提琴,领会莫扎特、施特劳斯的音乐内涵,更不谈购买发烧音响器材了。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大环境客观上的原因,而不是几个音响经销商,几个音响厂家,几本杂志媒体所能左右的。但这并不是说自己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在音响市场尤其是发烧音响如此萎靡的今天,理应是齐心协力共同来做好这块本来就不大的市场。
    事实上,有一些商家自己也有自己所经营的品牌,但一旦看到别人某个品牌、某个型号的产品卖得好,就想方设法要将这个产品弄到手进行杀价,结果不是真正的代理商反倒比代理商卖得便宜,名正言顺的代理商反倒成了"奸商"。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的顾客已不再相信什么厂家指导价、全国统一价,他们认为那些都是暴利,买音响也可以象到步行街买服装一样,大家可以大胆砍价,反正你不卖他愿意卖。
     其实,象音乐传真的CD播放机、雅俊的功放、天朗的音箱,一些懂行的烧友都开膛剖肚看过,我们的东西在校声方面可能与他们确实存在一点差距,但并不一定做的比他们差很多,可以把国外产品与我们的产品比喻成百米赛跑,我们比别人就慢了0.0001秒,虽然只能屈居亚军、季军、但差距真的不大,就产品本身成本而言,我们的产品成本并不比别人低,别人凭什么要卖那么贵,别人的产品除了声音做得好外,价格也控制得非常好,一位商家曾到欧洲旅游,想买一块瑞士产天棱牌手表,走了四个国家,最后到了它的产地瑞士,竟然都是卖同一个价,人家控制得多好,哪像我们,同一个厂家的同一个产品,北京是北京的价,广州又是广州的价......在网上又是一个比一个低的超低价,对于客户来说,当然是选择最便宜的了。
  尽管当前的音响市场如此低迷,我们还是迫切希望有一个相对合理,相对完善的市场.国产货人气不说,还受到进口品牌的排挤,在他们眼里,国产品牌狗屁都不是:-<曾有一发烧友在一家进口店里说了一句:新德克的线材不错,就被恶语赶了出来,真有点“华人与狗不得如内”的味道⊙∪⊙

                                             ⌒
     在数码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也许我们的思想观念还没赶上时代的潮流,经营观念比较守旧,尤其象我,既没有响亮的名字,又没有雄厚的实力,但我有一颗炙热、真诚的心,我手中的每一个品牌我都把她视同我的生命,希望她能健康、长寿,甚至璀璨发光;诚信是我们永恒的理念,携手知名民族品牌,共创民族HIFI辉煌是我们不断的追求。

  俺再强调一点:取长补短,洋为中用!坚决支持民族工业,力挺国产器材!!!
最后编辑chx1688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