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7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116页介绍吉泽金,110页介... [复制链接]

1#

Emmanuelle 在 2007-3-18 10:19:55 发表的内容
shinelb 在 2007-3-18 7:25:30 发表的内容

“解构”二字用得不妥,应改为“诠释”或“理解”。

再补充解释一下哈——一旦巴赫驾鹤西游之后,就永远不可能存在对巴赫音乐作品的所谓“本真”演绎,所谓的什么“经典”、“正统”的演绎都是痴心妄想的冬硔!

巴赫本人恐怕也难回答什么是最巴赫的。
分享 转发
TOP
2#

shinelb 在 2007-3-23 11:17:59 发表的内容
vivaldi_gu 在 2007-3-23 11:13:25 发表的内容
MATTHAUS自然是LEONHARDT的最好,关键在于恢复的好.,用了童声合唱.但是歌手就比较吐血了。.JACOBS,CORDIER,EGMOND,PREGARDIEN,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WTC,我个人最喜欢的是ASPEREN的版本,清新脱俗,气宇不凡,跟LEONHARDT的不分轩轾啊
阿斯佩伦是莱昂哈特的学生,我还没有他的唱片。


Asperen的平均律也不错,流畅,声部解析清晰,外型整一,注重音色在结构中扮演的角色。
TOP
3#

走宝了呵呵
TOP
4#

shinelb 在 2007-3-23 13:27:40 发表的内容
桂猪 在 2007-3-23 13:21:40 发表的内容
shinelb 在 2007-3-23 11:17:59 发表的内容
[quote]vivaldi_gu 在 2007-3-23 11:13:25 发表的内容
MATTHAUS自然是LEONHARDT的最好,关键在于恢复的好.,用了童声合唱.但是歌手就比较吐血了。.JACOBS,CORDIER,EGMOND,PREGARDIEN,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WTC,我个人最喜欢的是ASPEREN的版本,清新脱俗,气宇不凡,跟LEONHARDT的不分轩轾啊
阿斯佩伦是莱昂哈特的学生,我还没有他的唱片。


Asperen的平均律也不错,流畅,声部解析清晰,外型整一,注重音色在结构中扮演的角色。


兄台听过这个吗?

[upload=jpg]Upload/200732313273787381.jpg[/upload][/quote]

Pischner这个比较注意在整一感与音色的穿插对比、声部的解析之间平衡,尤为突出的是音色的穿插对比和声部的解析。和阿那个不同,这个声音明显向沉厚方面走,更“粗”(和用的大键琴也有关),走沉实、质朴、宏大一路。和这个比起来,瓦在速度、力度、音色上都和这个可成对比。皮的是“移步换景”,瓦的是“一览无余”。整体感、进行和气质上面,我比较偏爱瓦;细部上,皮可供玩味的地方更多,特别是有些赋格,非常厉害。
TOP
5#

shinelb 在 2007-3-27 15:08:44 发表的内容
桂猪 在 2007-3-27 12:52:20 发表的内容
shinelb 在 2007-3-23 13:27:40 发表的内容
[quote]桂猪 在 2007-3-23 13:21:40 发表的内容
[quote]shinelb 在 2007-3-23 11:17:59 发表的内容
[quote]vivaldi_gu 在 2007-3-23 11:13:25 发表的内容
MATTHAUS自然是LEONHARDT的最好,关键在于恢复的好.,用了童声合唱.但是歌手就比较吐血了。.JACOBS,CORDIER,EGMOND,PREGARDIEN,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WTC,我个人最喜欢的是ASPEREN的版本,清新脱俗,气宇不凡,跟LEONHARDT的不分轩轾啊
阿斯佩伦是莱昂哈特的学生,我还没有他的唱片。


Asperen的平均律也不错,流畅,声部解析清晰,外型整一,注重音色在结构中扮演的角色。


兄台听过这个吗?

[upload=jpg]Upload/200732313273787381.jpg[/upload][/quote]

Pischner这个比较注意在整一感与音色的穿插对比、声部的解析之间平衡,尤为突出的是音色的穿插对比和声部的解析。和阿那个不同,这个声音明显向沉厚方面走,更“粗”(和用的大键琴也有关),走沉实、质朴、宏大一路。和这个比起来,瓦在速度、力度、音色上都和这个可成对比。皮的是“移步换景”,瓦的是“一览无余”。整体感、进行和气质上面,我比较偏爱瓦;细部上,皮可供玩味的地方更多,特别是有些赋格,非常厉害。[/quote]

桂猪兄听了皮的GV吗?[/quote]

以前听过,当时耳拙,也正是追逐兰多芙斯卡的时候,所以出给了别人,印象已经很淡漠了。
TOP
6#

shinelb 在 2007-4-16 15:21:29 发表的内容
玫瑰骑士 在 2007-4-16 15:17:36 发表的内容
DECCA小双张里有一套Peter Hurford演奏的巴赫管风琴作品精选也是非常不错的。
从录音性格来看DG公司与DECCA公司都非常适合录制此类作品。
惭愧,没有他的唱片。



推荐S兄听Peter Hurford的巴赫,还是不错的,从容自信,略为活泼,在清新爽利和从容自信上有瓦尔哈在古钢琴上的感觉(瓦尔哈在管风琴上的感觉又是另外一种),和你博客上那个管风琴版《赋格的艺术》的演绎大致算是一个路数吧。
最后编辑桂猪
TOP
7#

回复:巴赫入门的12张唱片!!

对羽管键琴的看法,似乎很多钢琴家都倾向于认为它是一种表现力有限的乐器,事实上相对现代钢琴来说,它的确不够有表现力,但音乐史和乐器史是同一的,所以在有限的条件下表现高度复杂的艺术也是一门艺术.
TOP
8#

回复:巴赫入门的12张唱片!!

我想巴赫要是有一架现代钢琴,他在写东西时会把乐器因素考虑进去,虽然我相信巴赫不是乐器的奴隶,但他也非常精通让乐器在复杂的作品前焕发光彩,他的作品也是对乐器的一种考验.换句话说,如果他为现代钢琴写东西,《十二平均律》可能会难得多,而《赋格的艺术》如果他知道现在被分化为室内乐的形式演奏,可能也会写得更难.演奏的困难可能不仅标志着乐思的自由和结构的复杂等超乐器因素,也许背后也隐藏着乐器作为传达工具本身的不完美,因此他的音乐可能总是会对乐器和演奏者提出严格的要求,如果这一意图是可能的,而那时已有现代钢琴的话,可能摆在钢琴家们面前的会是比他们现在演奏的作品难得多得多的东西了.对他们来说,如果用现代钢琴演奏巴赫现存作品上是一件更惬意,更享受的事情,我相信当假设的作品一旦被写出,可能他们会更惬意和享受,不过同时练习肯定也是一个更痛苦的过程.
创作和乐器始终还是是一体的,它们的关系或许不是直接对应的关系,但是却内化在相互运动中.
最后编辑桂猪 最后编辑于 2007-05-01 19:53:1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