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一直在调整均衡器,觉得有点想法,下面的话说得可能很不再理,请大家多多批评。
乐器所处的频段,如果在系统里面播不清楚,按道理,应该有三个可能:一个可能是这个频段本身在录音当中就录制得比较弱,一个可能是系统或者房间的音频曲线这个频段比较弱,第三个可能是系统其他频段过响,掩盖了其他频段。
我们所处的空间,一般都比较狭窄,如果要同时还原大量的信息,每个信息都必须缩得比较袖珍,变成独立的音粒,才能互相不遮盖,都能听清楚。这个事情其实指挥家比我们更在意,所以听卡拉扬后期的弦乐部处理经常觉得是一块块很浑厚,而小克莱伯明显处理的轻盈清晰很多,这个效果跟小克莱伯把低音大提琴从十把减到八把特意突出小提琴组的细节有关系。所以如果我们要在房间这么小的一个环境,尽量还原一个交响乐团的演奏细节,就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让各个频段的频响基本均衡,减少互相影响才行。有些系统一旦在大动态的时候混乱不已,可能是在动态大的时候,低频段的能量过大,掩盖了部分中高频段,导致一些录音中本来有的频段听不到。
我自己这几个月来的调整来看,如果想得到相对比较清晰的音场和音数(这个词是跟立体声杂志学来的),就要保持音响频段相对平直,最多在极低频部分增加部分低音,令极低频以上的部分,都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清晰的状态(我个人的感觉是极低频部分的适当增加,比较不会影响以上的部分,但是40hz以上部分的调整,对于中高频段影响非常明显)。但是这样可能会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容易体现出大型音箱的所谓“饱满”。“饱满”这种音响效果,其实是非常诱人的。这个大家都有经验我就不多说。LP用的单拿,在音场音数上的优势是非常明显,我虽然没有看过c4白金版的音频曲线,但是以我个人经验来设想,那会是非常平直的一条线。
以上一些胡乱感想,大家随便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