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您最倾心哪一个 〖大名鼎鼎的弦乐四重奏组】 上全家福
呵呵,花猫兄的见识令人大开眼界,有机会我一定要搜集这张波希米亚四重奏唱片好好听一下。
下面我也来谈谈对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演绎的看法:贝多芬虽被尊为浪漫派的开山鼻祖,写作方式终究是从古典派的一套技法衍生而来,因此在四重奏演绎的时候古典派的审美基准——节奏的连贯性,灵活性,以及声部间的层次配合都是评价演奏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特别是像OP135这种本身氛围抽象,沉重的作品,演绎的时候在尊重作品原谱的基础上,还是应该更“活”一点,否则不但演绎会流于单调,也会给听众带来负担。而上面的这几个优点正是弗隆扎利具备的,节奏灵活而不放纵,对作品的谱面保持最大限度的尊重。相对而言虽然布什对作品的整体把握无疑具有纯正的德国浪漫派风味,但在演绎中他也不免会带上一些浪漫派的恶习,比如表情幅度过于强烈,速度变化有时完全脱离原谱范畴(这些问题在他的小提琴奏鸣曲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克鲁采的”快速乐段甚至会发生速度失控现象)。显然,作品的节奏连贯性在这个过程中不会不受影响。由于我个人对自由速度的审美更趋近于霍夫曼和拉赫玛尼诺夫的风格——灵活而幅度较小,因此会给风格相对比较夸张的布什较低的评价吧。直到大战期间布什四重奏人员更换后这些问题才被克服,留下了无与伦比的OP130录音。
当然弗隆扎利也不是全无弱点,整个演绎稍微缺乏厚重感就是重大的问题(这就是花猫兄说的气质不合问题了)。所以其实我至今还没找到OP135的最理想版本呢。著名的团队里,尚不知道lener的演绎如何。听过他们的59-1,感觉非常棒,超过布什在CBS的那张杰作。不过新星堂的那套废盘已久,不知花猫兄是否有渠道能够拿到,若能告知,小弟不胜感激。
另外插一句,个人感觉四位俄国人接手后的布达佩斯风格其实比较接近于弗隆扎利,因此我对这个受到争议较大的团队还是相当抱有好感的。
观点有不当处,请花猫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