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您最倾心哪一个 〖大名鼎鼎的弦乐四重奏组】 上全家福 [复制链接]

1#

回复: 您最倾心哪一个 〖大名鼎鼎的弦乐四重奏组】 请达人补充

首先当然是布什,莱纳,卡佩。然后嘛,约阿西姆传统的老罗塞,克林格勒当然也是超一流,科利希,弗隆扎利,普里姆罗斯都是严重遭到忽视的一流团队!这里特别提一下弗隆扎利——他们录的贝多芬135时我听过的最自然最生动也最清晰的演出,绝对超过布什。

CALVET的唱片还在船上,一个月后再发表评论吧。
最后编辑海森堡的幽灵 最后编辑于 2008-10-14 15:34:01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您最倾心哪一个 〖大名鼎鼎的弦乐四重奏组】 请达人补充

原帖由 hofmann 于 2008-10-14 14:50:00 发表

维也纳音乐厅四重奏

Barylli四重奏


音乐厅可是非常棒的团队呀!大赞!
TOP
3#

回复: 您最倾心哪一个 〖大名鼎鼎的弦乐四重奏组】 上全家福

原帖由 hofmann 于 2008-10-14 15:41:00 发表

对,就是风格稍显老了点。我最近听得最多的还是新人四重奏,比如


新组如kronos,jerusalem我了解得很少,能否请兄台介绍下主要风格和代表唱片?多谢!
最后编辑海森堡的幽灵 最后编辑于 2008-10-14 16:09:16
TOP
4#

回复: 您最倾心哪一个 〖大名鼎鼎的弦乐四重奏组】 上全家福

原帖由 小花猫 于 2008-10-14 18:28:00 发表
日本人喜欢按国籍分
分别是德奥组
法国组
另外还可以加上匈牙利组
捷克组
美国组
俄罗斯组
德奥组不多说了从有录音开始的KLINGLER ROSE BUSCH KOLISCH BARYLLI 维也纳音乐厅到后来的MELOS AMADEUS(虽然是在英国成名,但是成员都是来自德国教育)等等都是很优秀的,其中前三位应该称为伟大,当然还有那个100多年换了无数成员的都叫格万特豪斯组
法国


多谢老兄指教,第一次知道BOHEMIAN组有录音存世,不知是那个公司的出品,务望兄台告知。其实我一直也奇怪,该组真正意义上的解散迟至1934年(虽然中提和大提早就换了),作为现代四重奏的鼻祖没有录音太奇怪了。
TOP
5#

回复:您最倾心哪一个 〖大名鼎鼎的弦乐四重奏组】 上全家福

呵呵,花猫兄的见识令人大开眼界,有机会我一定要搜集这张波希米亚四重奏唱片好好听一下。
下面我也来谈谈对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演绎的看法:贝多芬虽被尊为浪漫派的开山鼻祖,写作方式终究是从古典派的一套技法衍生而来,因此在四重奏演绎的时候古典派的审美基准——节奏的连贯性,灵活性,以及声部间的层次配合都是评价演奏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特别是像OP135这种本身氛围抽象,沉重的作品,演绎的时候在尊重作品原谱的基础上,还是应该更“活”一点,否则不但演绎会流于单调,也会给听众带来负担。而上面的这几个优点正是弗隆扎利具备的,节奏灵活而不放纵,对作品的谱面保持最大限度的尊重。相对而言虽然布什对作品的整体把握无疑具有纯正的德国浪漫派风味,但在演绎中他也不免会带上一些浪漫派的恶习,比如表情幅度过于强烈,速度变化有时完全脱离原谱范畴(这些问题在他的小提琴奏鸣曲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克鲁采的”快速乐段甚至会发生速度失控现象)。显然,作品的节奏连贯性在这个过程中不会不受影响。由于我个人对自由速度的审美更趋近于霍夫曼和拉赫玛尼诺夫的风格——灵活而幅度较小,因此会给风格相对比较夸张的布什较低的评价吧。直到大战期间布什四重奏人员更换后这些问题才被克服,留下了无与伦比的OP130录音。
当然弗隆扎利也不是全无弱点,整个演绎稍微缺乏厚重感就是重大的问题(这就是花猫兄说的气质不合问题了)。所以其实我至今还没找到OP135的最理想版本呢。著名的团队里,尚不知道lener的演绎如何。听过他们的59-1,感觉非常棒,超过布什在CBS的那张杰作。不过新星堂的那套废盘已久,不知花猫兄是否有渠道能够拿到,若能告知,小弟不胜感激。
另外插一句,个人感觉四位俄国人接手后的布达佩斯风格其实比较接近于弗隆扎利,因此我对这个受到争议较大的团队还是相当抱有好感的。
观点有不当处,请花猫兄指教。
TOP
6#

回复:您最倾心哪一个 〖大名鼎鼎的弦乐四重奏组】 上全家福

呵呵,花猫兄说得很有道理。弗隆扎利的那种灵活的即兴速度方式也不可能在浪漫主义音乐语汇枯竭的当代继续传播下去了,就象后人再怎么模仿也不会成为拉赫玛尼诺夫,霍夫曼一样。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气质不和的问题,这样的演绎显然无法作为后市的楷模。不过贝多芬的音乐中浪漫主义元素本身就少得可怜(对比舒曼,瓦格纳,甚至包括试图继承他的勃拉姆斯等浪漫主义巨掣),特别是他的室内乐写作语汇是在古典主义基础上的重大发展,而不是彻底甩开了过去包袱的浪漫创造。举大家熟悉的例子比如132的第三段中那首赋格曲,写得多么精彩!这是直抵巴赫的创作!古典派的精华作品本身比较抽象,复杂(包括海顿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表面上悦耳,其实演绎不好很容易流于单调,平庸),如果不能演奏出趣味,音乐性的话,其生命力必然较弱。科利希组演奏的舒伯特和莫扎特(很遗憾,只听过ARCHIPHON那四张)就是节奏稳定,力度对比强烈的典范演奏(有点像霍夫曼的钢琴)。他们的勋伯格听起来也比现代的几个组要活跃很多。但说到氛围,显然弗隆扎利有点偏于轻快了,无法否认这在对贝多芬晚期作品的演奏中是失当之处。
现代派作品我听得不多,主要也是集中在相对平易的巴托克上,我感觉巴托克本人弹自己的民歌改编曲和小宇宙中就有我所期望的那种活跃感。但现代音乐繁杂的谱面中,演奏本身已经几乎难以做到,作曲家本人外的演绎者再想发掘出作品的音乐性更何其难也!
关于布什的录音,无与伦比的当然是录音室里的130啦。曾经在朋友处听过几次,至今念念不忘,不过半年前与唱片擦肩而过,引为憾事。我手边的BIDDULPH出品59-1说明书中也未提及录音时的成员更替情况,关于人员更换,花猫兄的记忆可能是正确的。
花猫兄似乎对美国布达佩斯组怨念相当深啊。不过我对ABQ也有类似的想法,就不在此讨论了,权当萝卜白菜吧。美国人其实不喜欢很多人呢,克伦佩勒,富特文格勒在美国都没能拓展自己的事业。但也有很多大师在美国的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就数不过来了。算了,不喜欢就不喜欢吧。不过美国乐评家的意见一般都还是客观中肯,值得一看的(其实在我心里特指某人啦)。
LENER的贝全集中我只收藏了早期的那套,如果花猫兄果能帮在下拿到更重要的中期和晚期,自当不胜感谢。我的同学中无人在日本留学,况且他们对于生僻的历史录音亦无兴趣,因此只能拜托花猫兄帮忙了。具体情况请站短沟通。
另,我觉得虽然大家喜欢大谈德奥乐派,但德,奥传统其实还应区别对待。特别是对贝多芬的演绎上,如果要说正统传承的话,还应以奥为尊。不知花猫兄有何看法?
TO Hofmann: Who is “Mr OO”?
最后编辑海森堡的幽灵 最后编辑于 2008-10-15 20:16:45
TOP
7#

回复: 您最倾心哪一个 〖大名鼎鼎的弦乐四重奏组】 上全家福

原帖由 hofmann 于 2008-10-14 16:58:00 发表
回应楼主,这是一个俺很喜欢的古乐四重奏,大家猜猜看。[attachimg]112129[/attachimg]

这个组我猜不出来,说来惭愧,我对70年代后成团的组听得都比较少,特别其中的ABG,EMERSON确实不是很喜欢,真是枉称室内乐爱好者。望兄台能够指点一二,不胜感激。
最后编辑海森堡的幽灵 最后编辑于 2008-10-15 20:32:33
TOP
8#

回复: 您最倾心哪一个 〖大名鼎鼎的弦乐四重奏组】 上全家福

呵呵,摆经典,真的是很形象的评价呀。至于完全被运作出来的明星ABQ就确实不必再谈了。
对于南部德国和奥地利几乎没有区别这点我完全同意。但北部德国和奥地利确实还是存在着一些区别的。我们所熟悉的所谓“德奥”作曲家们继承古典主义固有形式的基本都在奥地利发展其事业,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而留在本土创作的大都是典型的浪漫派的大师如韦伯,瓦格纳,舒曼。不过上述大师中即使在维也纳工作的也大都都出生于德国,且德意志民族本身就是因语言共通而形成的,确实难以从血统上界定,或许我们称之为维也纳德奥学派和德意志本土德奥学派会恰当一些吧。反映在四重奏上,布什组虽然曾在维也纳发展其艺术,但主要活动基地还是在柏林,布什本人也是在德国向艾尔德林求教的。柯利希本人不但是奥地利人,学习也是在维也纳,成团后也几乎一直以维也纳为中心进行艺术活动的,算是维也纳团的典型了。说到风格,我个人感觉德国团比如像布什,克林格勒风格就要浓烈一些,作品整体氛围把握得比较好,情绪也更加强烈。而奥地利团如柯利希,音乐厅相对就会纤细,轻盈一点,声部线条更流畅,但感情相对要冷漠一点。不能说哪个更好,但我更喜欢维也纳艺术家们细致的风格就是了。不过从目前听到的5ROCKPORT加上新星堂的两张贝多芬早期四重奏唱片来看,莱纳是个能做到镕两家于一炉的了不起团队,真期待能听到他们的贝多芬晚期四重奏演绎。
请老兄结合唱片讲一讲capet,calvet之外的法国组吧,对他们没有什么了解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