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27# wangweish 的帖子
60年代的没听全,只听过三张,感觉60年代的录音首先就要差一截,不过演绎倒是更茁壮。
80年代钢琴家状态极佳,不可用老年的巴克豪斯和肯普夫的状态来衡量,应该说钢琴家此时的技巧对于钢琴家所欲表现的内容不构成障碍(而巴克豪斯立体声版则明显呈现出技巧对表达的限制)。
虽然80年代的茁壮程度肯定不如60年代,但完全不是由于力不从心,而是钢琴家对作品领悟的变化,音乐的结构和内涵被无限放大,但又被钢琴牢牢地控制在双手之间,这种演绎已经超越了“表达”,而是一次展示。很多人喜欢用禅宗去类比阿劳,有一定道理,60年代“表达”的意味还很浓,但80年代就完全是一次对作品本然精神的展示,如同身处宇宙,环视星空,钢琴家已然隐于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