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寻求Vegh 韦格 Beethoven 贝多芬 四重奏全集 [复制链接]

1#

维格的贝多芬sq算是顶尖的,这套录音传递出的雄浑悲壮孤高苍凉的气韵,无人能及,至少就孤傲这一面来讲,独步天下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10/4 14:38:53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Backhaus
TOP
2#

技术下滑一点、粗糙一点实际上无足紧要,但那种自发性,那种甚至是蔑视俗套的个性解读,令人敬畏,晚期录音寂寥辽远的诠释,即使布什组的传奇录音也未见得能超乎其上。实际上这套确实和意大利贝尔格这些有不同的趋向,喜欢这套的人可能会比较少去听那几套。此外推荐塔利赫组的,真正由内而外的贵族风度。
Backhaus
TOP
3#

回复 31# xiaocao 的帖子

那个10cd现在出环保装了,比以前更便宜,应该很好找啊
Backhaus
TOP
4#

67兄回帖热情礼貌,确乎是个好指导,然而67兄对维格和塔利赫的评价,以及对意大利等版本的推崇,也的确体现了某种趋向,但个人属于坚定的维格和塔利赫派,所以还是再啰嗦两句:

维格立体生录音欣赏时的最大障碍,一者是音效,低音混重,麦克风离得太近,连维格沉重的呼吸都可以听到,确实不讨喜;二者是演绎的流畅感不佳(然而这也恰恰是特色所在),论流畅,在众名版中几乎可以垫底;三者是技术确实有些瑕疵,这几点几乎可以使维格在初听者以及某些趋向的爱乐者眼中被立判死刑。

不过维格这种独具一格的解读风格确实也是任何演绎所无的,实际上无论贝尔格、瓜耐里、意大利甚至林赛,在他们的演绎中你能听到一些“共同解读”,诠释方面大体可以归为一种类型,是一种“完美型”的贝多芬四重奏演绎,但维格的演绎确实“离经叛道”,他压根儿不以“优美”为归依,压根儿不管你听众的耳朵是否受得了、是否觉得舒服,他就是追求一种极限演绎,追求音乐中他认为“真”的那方面,我刚才说过,那种孤高寂寥的气息,那种超然独立、潇洒狂放的风度,确实找不出第二家可以比拟。典型的慢板,例如第七号慢乐章、第八号慢乐章、晚期所有慢乐章,可谓寥廓江天万里霜。而在一些需要狂放或者孤傲的乐段,例如大赋格等,维格能激发出其他所有组合都没有的苍劲雄浑,听了维格对这的乐段的演绎,真是很难再接受别家的解读。。或者至少不过瘾。维格的演绎是不讨好听众的,但确实值得再三品味的。

塔利赫的也是异数,十分贵族化的诠释,绝无丝毫浮夸,由内而外透出有节制的热情、精致古朴的发音,没有维格那样大开大合,但细腻之处令人流连在三。

二者有个最大的特色,就是质朴,而这些在大多数其他团体中很难听到,个人感觉其他大多数团体都太娇媚、华丽了,好听,然而不耐听。按色调冷暖来分,意大利算是标准的暖色调,阿玛迪斯、瓜耐里这些偏暖,林赛、塔利赫这些算是中性,而维格就是标准的冷色调了,这也是在感官上的重要区别。
最后编辑kbohm 最后编辑于 2011-09-26 20:07:26
Backhaus
TOP
5#

回复 97# 670707 的帖子

兄台过誉,事实上维格的演绎确实跟别家不同,也就是说对其评价也必然可能有两极之分,做此评论,也非有意唱反调,只是希望能让发帖询问的lz也不要忽视这种另类风格,参考欣赏也不无裨益。

巴狮王的贝多芬,单论质朴,也的确是罕有人及了。
Backhaus
TOP
6#

回复 100# yudeanwu 的帖子

回兄台,具体说是72-73年的录音,不过88年才出cd,不知之前是否是LP形式。塔利赫个人也相当喜欢,尤其是早期四重奏,那种高贵风范,弦乐器的木头质感,在别的录音里听不到。印象特别深的还有对第七号慢乐章的处理,真是一片温情啊,相比维格荡气回肠的傲岸,更有一番造化。维格的晚期,感觉是形散意不散吧。。
Backhaus
TOP
7#

回复 104# 670707 的帖子

兄台的资料确实很有启发性,不过lz贴出来的那套内页说明写的是70年代的录音。而且维格组在80年已经宣告解散,此后维格专心指挥,应该没有四重奏录音存世了(估计也没法拉动琴了),而所谓的88年录音是否因为cd出版时间是标的88年所致(初版和naive再版均做如是标识)?维格组据我所知应该就五十和七十年代各一套录音,还望指正。若真有八十年代录音,那倒很希望能聆听一二,虽然这个年龄的演奏家应该无法对其抱任何希望了。
Backhaus
TOP
8#

回复 105# 670707 的帖子

in 1978 the second violin and viola left the group. (The original violist, Georges Janzer, and his wife, cellist Eva Czako, went on to teach at the 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usic, alongside Mrs. Janzer's childhood teacher, Janos Starker. The Janzers also made a number of recordings of chamber music with the legendary Belgian violinist Arthur Grumiaux.) They were both replaced, but after two more years the ensemble was disbanded.

78年换了两人,但最后一句话表明“但两年之后组合就解散了”,因此维格组解散与1980年,历经38年未有成员更换,要说70年代录音,演奏家恐怕已算心意相通了吧。
Backhaus
TOP
9#

刚才又把维格翻出来听,我想补充一点:

维格的贝多芬,其妙处不仅在于那种孤高寂寥雄浑孤傲的意态,更在于那种洒脱与幽默感,在晚期作品中这份幽默感与不滞于物的洒脱,是整个演奏的最妙处。这不是那种一味强调淡薄或温情的演奏,而是一种真洒脱和真达观。暗合晚期作品的心境。


比如他们的感恩圣歌就没有其他组那么“浓情蜜意”,而是直下面对,泰然自若,微然一笑。看似平淡,后味无穷。
最后编辑kbohm 最后编辑于 2011-09-26 23:27:25
Backhaus
TOP
10#

回复 111# 670707 的帖子

呵呵,兄台谬奖了,听音乐需要执着,但也看缘分,跟各人心理类型、经历阅历自有暗合之处,因此趋向也各有不同。维格组的贝多芬对我而言就是“有缘”的那一类,故而始终喜爱。可惜本人僻处西南,东西悬隔,恐怕难有交集。不过论坛之所设立,岂不正为汇聚五湖四海之乐友,消除空间之界限,无论身处何地,只要登录网络,即犹若比邻而居,共同探讨,激扬观点,不亦乐乎。
Backhaus
TOP
11#

回复 112# sutao0688 的帖子

连“母带损毁”的瓦尔特的立体声莫交都能打包再版,匈牙利单声道也很可以期待。。
Backhaus
TOP
12#

回复 115# 670707 的帖子

呵呵,兄台听音乐,大有西欧老派乐迷的风范,是我远远不及的。我听的远远没有这等专业,因此也就是闲说几句个人感受,若要论理由,实在算是贫乏。大体上也就是看热闹的类型,这也部分能说明为何很多专业乐评人士和普通乐迷在版本取舍上有显著区别,毕竟专业人士具有更多的维度和理解吧。
Backhaus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