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请说说你心目中“田园”的最佳演绎 [复制链接]

1#

原帖由 qsyd 于 2009-2-10 9:20:00 发表
什么是指挥家的“哲学家的理性”?福特演绎挺随意的,擅长的是临场发挥,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整“哲学家的理性”。临场发挥呢,好的时候绝对出彩,不好的时候乐团的声音一塌糊涂。当然,福特是神,我们只能怪音效太差,把乐团的声音整乱乎了。


这话回得很正派!!!
老实说,《田园》的作品气质并不太顺从福特那种个人意志凌驾一切的放纵(当年评论界把他这范儿叫“licence”)。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2/17 0:16:3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2#

原帖由 chopin 于 2009-2-11 15:14:00 发表
至少是最好的的数码录音版田园。

与chopin兄及各位探讨~
印象中90年代HK刘志刚等人曾热捧过Dohnanyi TELARC这版《田园》,但是实际领教过后却颇有媒体言过其实之感。想来也是当年正值TELARC红及一时的缘故吧,倒是当可体恤。
演绎上最严重的问题是极其不协调的节奏与速度处理。1st.乐章根本快得异想天开,闲庭信步变成了走马观花,呈示部的重复段都演奏了,却只花了11分钟?!贝大人不是明确标明了“不太快的快板”吗!行板乐章好不容易闲适下来甚至不失活泼欢快;到了3rd.乐章却又匆匆忙忙的怎么都朴实不下来;相比之下后两个乐章的节奏感和平衡感还算好,暴风雨的力度倒是够强悍。不过我个人并不苟同这种过于强调《田园》中“暴风雨”的纯粹力度,上好的演绎应该是带有一丝戏谑感的“疾风骤雨”,而不是恐怖的“世界末日”。顺便带一句,西蒙.拉特尔所谓“只有打算自杀的人才能写出来的暴风雨”之言似乎有点儿误导之嫌。天可怜见,1808年的贝大人才没自杀的念头呢!!!
我不想就此断然地全面否定Dohnanyi / Cleveland这版《田园》演绎,但是要说这版不存在很大的“争议”,甚至被某“天书”吹捧为“最成功的《田园》...比前辈更集中,更一气呵成...前所未有的温馨顺畅境界”,则实在令人无法想象和接受。
至于同样被媒体严重夸耀过的数字录音本身,如果听过Ashkenazy/Philh. Orch. 1983年在伦敦Kingsway Hall录制的那款DDD后,TELARC在克里夫兰Severance Hall的成果恐怕一点儿优势都没有。何况,Ashkenazy异常流畅幽雅的宽缓解读是唯一可与Bohm版抗衡的当代版本。所以,窃以为《田园》数字录音的桂冠非DECCA 448 986-2莫属。
最后编辑bodyheat 最后编辑于 2009-02-13 01:48:56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3#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09-2-12 0:10:00 发表
请教楼上,DECCA 448 986-2是阿什肯纳齐指挥,封面是贝多芬邮票那张吗?我偶尔买了张该系列的贝五黑胶碟,录音及其发烧,正准备找齐一套呢,最近很迷阿什肯纳齐,都是拜录音大师威尔金森所赐~~~~ 。

贝多芬邮票那个应该是CD首版,和LP一样的设计和曲目——只《田园》单独一部作品。LP好象也有5、6在一起的版本,我自己不玩LP,具体情况不是太清楚。
DECCA 448 986-2是90年代“ECLIPSE“系列时的CD中价再版(见图示),曲目更补充了82年录制的“Egmont”和84年录制的“Leonore No.3”,都在Kingsway Hall,非常气派的演奏。

贝5、7在“ECLIPSE“系列的另一张上(DECCA 448 222-2),这版也是该曲目下数字录音中争夺冠军的最有力者。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4#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09-2-12 14:13:00 发表
谢谢,LP版的第五命运和第三英雄在一张碟,但CD圣经是把同系列的第六上榜了,录音的确招人喜欢。阿什肯纳齐的指挥风格与小克莱伯比较相似,属于火爆、华丽型的。  

是近几年的<CD圣经>吗? 只记得早年那上头仅有"报纸版"版唯一的<田园>推荐,后来干脆连"报纸版"都不见了......说实话,2000年以后再出的<CD圣经>我就真没翻过了,也不知道那里面出入的品种多不多?
~~~anyway,Eclipse这版的上榜总是个迟来好事。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5#

原帖由 chopin 于 2009-2-12 16:10:00 发表
感谢bodyheat兄的详细分析,比较客观。至于田园的速度,我想听惯了瓦尔特和伯姆的都不太容易习惯另一种速度。至于理性的分析,我觉得多半不可靠,因为理性分析其实就是说服自己的过程,任何一种速度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论据。卡拉扬的速度更是异类。至于阿氏的,我没听过,看来有点孤陋寡闻了,不过我对威尔金森的录音一向持保留态度,他的音色不够细腻,而这恰恰是我最重视的。  


呵呵,粗鄙之言望兄见谅。

我个人推想啊,Dohnanyi一、三乐章之所以把速度节奏搞成那样儿,初衷可能是为了平衡后面他要刻意营造出的瓦格纳式的“暴风雨”(估计Telarc制作这曲目时候也主要“瞄”上这个,发挥其招牌的数字录音之大好机会嘛),使之在作品整体结构中不至于显得太突兀、夸张了。然而计划上是一回事,干出来往往是另一回事。我并不知道在这项工作中,Dohnanyi到底是否曾对唱片公司制作方的某些特别要求有所妥协。从最后实际效果上看,的确有倾向唱片公司商业媚俗噱头的嫌疑,而这样的处理对《田园》的整体格调却是有害无益。

以我的认知,尽管那一段写的着实鬼斧神工,但《田园》的重心根本不应该放在“暴风雨”上!以人为核心抒发朴素情感的1、3、5是不可动摇的主干,写景状物的2、4从结构及作用上只是精彩桥段,必须与前后乐章连动后才能延展出更丰富的意涵。

简单的说,过快的第一乐章导致无法与末乐章的宁静、感恩的氛围和意涵遥相呼应上;而第3乐章本应着力营造的质朴气息,实际上与“暴风雨”的突袭是有逻辑上的反衬效果的。换句话说,前面农民派对的质朴劲儿要是做足了,后面的“暴风雨”完全不必过度夸张力度,其迅猛效果自然而然将被反衬出来;4~5乐章也同理,这是一连环扣。据此,也从其中一个角度切入印证了为啥贝大人匠心独具地明确要求3、4、5乐章要连奏——来自一个绝对天才的绝妙构思!

另向chopin兄报告,Ashkenazy贝交都不是Wilkinson的录音,是Colin Moorfoot、John Dunkley一班人干的活儿,清晰温润的音色和真实动态是令咱心仪的地方。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6#

回复 50# hpstudio 的帖子

不能啊~ '97年修订本我手边儿有啊,就70页上那张“报纸版”田园啊。再说,要是97年那册子就上过榜也不至于咱今天多嘴多舌的呀。真是没这印象~~~
最后编辑bodyheat 最后编辑于 2009-02-12 22:16:30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7#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09-2-12 22:53:00 发表
有书为证,注意看左下是报纸版,右二是阿版贝六,我当时买贝5就是冲着贝六上榜才买的,果然没买错,而且英雄命运一箭双雕啊,哈哈~~~



呃哦~~~原来'97修订版跟'97原版差别那么大呀!!!真是日日有新知~
估计邮票头版那会儿已经断档多时了,所以当年就被下岗了,呵呵!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8#

原帖由 法国妞 于 2009-2-13 20:54:00 发表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09-2-12 22:53:00 发表
有书为证,注意看左下是报纸版,右二是阿版贝六,我当时买贝5就是冲着贝六上榜才买的,果然没买错,而且英雄命运一箭双雕啊,哈哈~~~




这能证明什么。。。。? 用自己的耳朵去鉴别。。。。。  


这位法国妞您没事儿吧?!
人家hpstudio不过是针对俺先前提出的一点小疑问认真地给出图示证明而已。犯得上被这么冷语相讥吗?
拍砖拍发了性儿本亦无妨,看清楚了再拍成不?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