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也谈巴哈,《一次听感记实》 [复制链接]

1#

原帖由 chopin 于 2010-1-13 15:33:00 发表
越是简单的玩意越是容易被YY,其实巴赫的很多东西(如平均律)不过就是练习曲而已,和如今很多琴童弹的“拜耳”一类差不多,挺好听的。我几乎把平均律雷打不动的当成早餐的背景音乐,习惯了,不然咖啡面包不好消化。


严重靠谱儿的回帖,万老楼顶欲表达的主要意思似乎也是这个。

说句半开玩笑的话,真有心感受宇宙上帝神佛阿拉什么的,您听克莱德曼也一样成功。

俺其实一直固执地认为,拿人鼓捣出来的这点淫巧玩意儿动辄跟“宇宙”去搭哈上,总是不大好意思的。mzl兄据说是学天文的,想必也是不难理解俺言下之意的。
最后编辑bodyheat 最后编辑于 2010-01-14 20:02:47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2/13 16:22:29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2#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0-1-19 13:18:00 发表
万老直性之语,常能一语中的,叹、叹、叹!今举几例孔老夫子的热昏胡话,看看它们与哲学有什么关系:
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结果:人口过剩
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如何通过旅游拉动地方经济?
3。不知生,焉知死?——我倒要反着说,不知死,焉知生

孔老夫子的那点见识其实非常有限,他最擅长的方面其实是在美学欣赏方面,所以他当官不久即被罢免,周游各国也不被重用,其说华而不实、大而不当是

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结果:人口过剩
就算人家孔老二不发这话,您以为今天地球人口就不过剩啦?!很傻很天真了吧?
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如何通过旅游拉动地方经济?
孔老二没说非让您跟家死耗着!特想野去也不拦着,出门儿、挪窝儿时候拜托您打声儿招呼,让家里头知道您跟哪儿野着呢就成。真跟外头混得人五人六,拉家带口亲朋故旧的还看望您去呢!这很有利于“通过旅游拉动地方经济”嘛,而且还为减少“盲目流窜”提供了很有建设性的指导思想。
3。不知生,焉知死?——我倒要反着说,不知死,焉知生
呵呵~ 谁真死谁知道,没死的何必去装死呢?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3#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0-1-19 19:38:00 发表
把您老给惊动出来了,幸甚幸甚.谁野也野不过您去啊!



嘿嘿,野不好瞎野,好玩儿热闹免不了俗往前瞎凑合~~~
关于东西方哲学呢,黑大人他那么顺嘴儿一说,咱那么逆耳一听。西方人爱往那地方费费神,东方人则愿意往这地方耗点儿心思。完全是俩世界观,没到最后谁也甭说嘴呢。
倒不是咱一味偏袒自己的老祖宗,有时候俺还真挺担心人类不是死在彗星撞地球上,而恰恰死在这西方人的好奇心上。奇技淫巧保不齐兴致勃勃给自己挖一大坑。事到临头倒是真叫“知死”了,可还有“知生”的机会吗?先“求生”去吧!《尚书·大甲》所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逭!”。道德乎,哲学乎?只好留给下一地质时代的智能生物去评判咯!
最后编辑bodyheat 最后编辑于 2010-01-19 21:25:58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4#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0-1-19 22:37:00 发表
西方文明有其不是处,东方文明有其浅陋处,这都是事实,没必要自家头顶的瘌秃也楞说好;新近之全球变暖及极端气候即是科学技术惹的祸,但我们历史上一路就是照着老祖宗那条路走下来,至两种文明交锋,我天朝一败涂地,才有西学东渐之举。老子说得好,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可能吗?顺便问一句,孔老夫子的“为尊者讳”如何解?请赐教。


举凡毒性大的东西皆极尽诱惑之能事,或婀娜艳丽,或妖娆别致。朴素简陋往往不至于坏了卿卿性命,自命不凡可就八成儿是在作死了。若单从看戏的层面上来说,俺个人倒是挺喜欢瞧那种“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的戏码。这200年您是过瘾了,一旦check out,帐单贵点儿——500万年阳寿+“谢谢光临地球”。

赐教谈不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吧。

# 关于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章之“小国寡民”,也一并回复万众老前辈:

人家老子原话那叫: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断句要准确,读文章要联系上下文,体认其真义)

释义:
国家(类似现在的联邦自治州)要小,人口要少。即使有效率高达十倍百倍的机械也不使用;使人民爱惜生命,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和车,却没有地方要乘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陈列它。使人民回到最朴素的生活状态。使人民衣食无忧感到满足,对他们的住宅感到安适,在自己的风俗习惯中安居乐业。比邻的各个联邦自治地区相依相傍,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活到老才会死去(而不是互相砍死的),从不刀兵往来。

咱就看哈,人家这里头不仅警示了人口过剩问题、机械化生产带来的广泛失业问题,又杜绝了能源危机兼环境污染,还呼吁停止军备竞赛倡导世界和平,宗教信仰自由,更号召朴素健康的生活状态...... 这可是早在2500年前,不是没提前告诉你们吧?咱老祖宗话都已经点这么明白了,你们还好意思这个那个的呐?!I 真服了U~~~

至于“海地”什么的七扯八扯,恐怕此处还是能省则省了吧~~~
万老前辈既然都能从300年前欧洲巴赫老师无形的音乐中体会到“大和谐之景象”,想来从2500年前自己老祖宗留下的这些白纸黑字里感受更加具体的理想蓝图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吧?

# 关于孔老夫子的“为尊者讳”:
所谓“微言大义”、“一字褒贬”,孔子《春秋公羊传》之“讳”与后世之“讳”根本就两码子事(推荐参考书目《十三经注疏》)。司马迁曰:“《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辩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您以为只是这位连命都豁出去的著史之人随口说说的恭维话吗?!先搞清楚孔子《春秋》笔法和文辞技巧所展现的文本意图进而体现的作者真实意图,然后再看您手里那屎盆子该不该扣上去。

读圣贤书务必严谨认真,切勿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小可这里替祖宗先贤谢谢各位识文断字的好汉爷了!
最后编辑bodyheat 最后编辑于 2010-01-20 12:46:34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5#

回复 148# shenming 的帖子

拜托您引用先贤语录时候先把那缺字、断句弄对喽,再谈见解成不?否则,就算俺信,别人信吗?
再者,现实里怎么行不通啊?呵呵,当今欧盟北欧诸国及瑞士怎么说?花旗国各联邦州又怎么说?大体路数是不差的吧?

另外,您要是愿意给俺开书单,在下欢迎还来不及呢,书还有嫌读得多的时候吗?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6#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0-1-20 16:39:00 发表
我们老祖宗就一点好,写字不加标点符号,兴你那么断,不兴我这么断,而且怎么断意思有差别吗?我已经说了,我跟你理解的没有区别。要说胡说八道,俺不及你万一,感情欧盟诸国及米国联邦都是按老子的方案设计的,但他们可没有“老死,不相往来”,他们还来咱国赚钱呢,飞机也是他们先用先发明的,——您难道不坐?


兴,哪敢不兴啊~~~ 您爱跟哪儿加标点就加哪儿,想怎么断就怎么断,想抠走几个字就抠走几个字,都随您的意!

惟“胡说八道”这事儿暂时难从,要不您也再想想,回头再议吧~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7#

原帖由 万众 于 2010-1-23 18:48:00 发表
     赋格的写法俺觉的更象写古诗词,平仄、押韵、对仗…什么的,但即使全对了,也不算好,还必须动听、这可要灵气。

   关于十二平律的内容,正点到本帖的核心。写这个帖的时候,就是由此而发的,意在讨论中能从各乐友那里听听。
   可以说,确实难有一统之说。但具体谈这曲子的还是不多。主题帖用了反问及质疑的角度。这类纯之又纯的音乐曲目“巴赫是做为键盘练习曲写的。”中表达了什么具体事物,恐怕谁也


这帖所言严重赞同。实实在在永远令人尊敬与信服。

无论是“平均律”、“大无”还是“赋格的艺术”,
若非研究对位法的音乐专业实践者,大部分听众甚至连那些最最基本的对位法则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很难想象是怎么在这类“复杂而枯燥的”音乐实验性质的作品中体认所谓的“精妙”与“伟大”的?! 那玩意儿是靠光听就能听出来的吗?即便能在琴上整段演奏下来的都不见得多明白其中奥妙呢。要说某些主题听上去“很好听”、“很感动”尚属可信,但这可跟音乐史上所评价此类作品所说的“精妙”与“伟大”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天才,尤其是艺术天才,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或者至少让自己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是这样的。愿望当然良好,但表达的时候能掌握分寸就更好。非常迂腐落后的孔老二又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真是煞风景,一点儿都不懂得浪漫,但确是苦口良言。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