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摆位实战 请各位指点 [复制链接]

1#

这个房间如果长度能再长个一米就爽了,一般来说,喇叭离后墙有个一米以上的距离,离侧墙有半米左右的距离,而且系统调配得当的话,能轻易的做到声音离箱,而且呈现出一个逼真的三维舞台感.如果再进一步精确调整的话,这个虚拟的舞台的深宽能超出房间后墙和侧墙范围.
       不过具体到离后墙与侧墙的距离,还有很多的考虑,不仅仅是按照台湾人的那个317比例.离后墙的距离并不是越远越好,后墙还有个作用就是通过反射来加强低频,如果觉得低频过多,离墙远点可以获得更好的清晰度,反之,靠近点则能加强低频音量,或则更大气的低频效果,而喇叭离两边侧墙的距离也有点类似,两只喇叭距离拉得比较开,音场的宽度与清晰度能获得改善,但是太开的话,也有可能造成声音稀薄,密度不够.还有个因素就是人到喇叭之间的距离,条件允许的话,皇帝位到喇叭之间的距离比两喇叭之间的距离稍稍长个半米应该是比较理想的摆法,这个时候喇叭只要稍稍向内转个比较小的角度就可以了,如果是人到喇叭之间的距离比喇叭之间的距离还小的话,最好把这个内坳角加大一点.
     以上是本人以前玩音响所得到的一点点体会(家里的比例是7.3:4.4:2.9),仅供八先生参考.白金蜂鸟这个头的音场营造能力应该少有能匹敌的了,在下正好也有一只,深受其毒所害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10/25 13:54:2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个人倒是觉得喇叭内坳是必须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喇叭的指向性问题的存在。众所周知,喇叭的低频基本没什么指向性,但是随着频率越高,指向性越严重。当一个人正对着喇叭聆听的时候,全频的声音是平衡的(所谓的喇叭频响曲线也是正对着喇叭测试,而不是在他侧边上测),但是如果聆听位置与喇叭法线方向成一定夹角的时候,角度越大,你所听到的中高频就衰减越厉害,而且这种指向性随着频率越增高就越严重。回到立体声的摆位这个问题上,如果喇叭不内坳,而人一般是坐在两个喇叭中间的线上,就必然与喇叭法线方向成一定夹角,当人到喇叭的距离小与两只喇叭之间距离的时候,这个角度就已经超过30度,那么你所听的的高频实际已经比中低频衰减了很多,那么前面的音源,功放,喇叭的频响曲线再怎么平直都是白废。
   所以,理论上喇叭的摆位必须内坳,而且喇叭正面方向(法线)应该垂直指向皇帝位。只要这样,你听到的才是真正平衡的声音。有人觉得内坳摆位的音场不如平行摆法的宽,声音基本集中在两只喇叭中间,这个估计就是很多人反对喇叭内坳的主要原因。但是内坳以后所造成的音场变窄并不是绝对,如果喇叭离后墙与侧墙的距离足够的话,适当的内坳根本不会使音场变窄,而是更宽更深。尤其是音场的纵深上,不内坳很难能获得良好的纵深感。很多喇叭内坳后造成音场变窄,根源喇叭靠后墙太近所造成。
    以上是音场方面的考虑,回到音色上,人与喇叭法线之间的夹角越大,中高频就比低频衰减越厉害,在听感上,明显感觉到中高频声音稀薄,密度感差,而且结像聚焦也发虚。对于一些系统放在房间的长边的摆法,喇叭离后墙近与人到喇叭之间的距离比较近,但喇叭之间距离拉得比较开,再用平行摆法的话,表面上听起来感觉场面挺宽,但是音场平面化,没有纵深感,而且结像不聚焦,中高频密度感差。
    不过如果内坳过大后似的喇叭法线垂直指向皇帝位后,还有一 个不利的因素,就是造成皇帝位过于窄小, 不过从喇叭单元指向性曲线来看,聆听位置偏离喇叭法线防线角度不大的情况下,频响变化不大,而是小角度缓慢变化,到某个角度后急剧衰减。所以内坳角度的调整范围还是比较大的,并不是非要人与喇叭垂直。
    因此,个人的观点是,如果喇叭离后墙与侧墙有足够的距离的情况下,适当的内坳能使音场纵深感更好,同时中高频(人声与乐器)的结像更聚焦,声音密度感,穿透力更好。最终内坳多少合适,这个还是得看实际环境与自己的听感为准,我想我们调整喇叭的摆位,无非就是想获得一个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的三维立体音场,音场内的乐器之间有良好的声音分隔度和清晰度,而且在保证声音清晰的情况下,尽可能保证声音的聚焦性与密度感,最后这一点对于听人声与独奏乐器尤其重要,良好的声音聚焦性与密度感,能似的声音更有穿透力,更能抓住人的心灵。西电声音要说起来,其实也是密度感好,穿透力强,所以能使很多人中毒,不过可惜的是西电的超高部分还是稍稍欠缺了一点,所以穿透力是强了,但是缺少了超高成分的渲染,场面就显得稍稍单调一些,声音也少了点光泽高贵感。这也是体外话了
最后编辑luss 最后编辑于 2011-10-18 02:20:08
TOP
3#

原帖由 jacky70 于 2011-10-19 21:31:00 发表
原帖由 欢欢乐乐 于 2011-10-19 20:53:00 发表
不用音乐会,也不要麦克风,让你女朋友站在你前面给你清唱一曲,听听针尖否?


哈哈,针尖是一种夸张的比喻而已.最多可以说女朋友是樱桃小口......

很赞同JACK兄的观点,尤其是对录音与现场听感之间差异的阐述.在实际发烧过程中,合唱场合中的数人头确实有点难度,但是对于独唱的人声录音,音场结像好的话,确实能得到前面有个真人在歌唱那样的感觉.而要做到这点,结像的聚焦性与声音密度感的确至关重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