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 《马四》—— 世上最美的坟墓 [复制链接]

1#

    写的不错,很棒,恕我直言,我以为可以更加深入一些(只是个人认识)。
    我以为马勒第四,其实要尖锐的多,第一乐章其实是对海顿莫扎特古典式维也纳古典套曲的一种滑稽模仿,也有孩童的调皮,同时也是一种嘲讽。全篇马四我以为反映了一个青年很深邃的苦恼,对**生活、性的一种潜意识的畏惧,所以最后乐章天国的情景,是一种遁世,一种逃避,一个温馨而虚幻的精神避难所而已。
    对孩童温馨回忆的同时也是对其最后的诀别。可以说马勒把自己的童贞埋葬在了第四交响曲之中,因此楼主所写的最美的坟墓,我以为就是埋葬着这些东西。而之后马勒的音乐世界,则走向了更开阔的远方,童贞,童趣,童年的情景,恐怕只有在第八交响曲描绘载着浮士德灵魂的小天使合唱的仙乐之中去寻觅了。童这个字,在马勒今后的创作之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而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5/1 0:39:2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书架箱 于 2010-4-15 8:1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10-4-15 0:2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CJ御姐控 于 2010-4-14 20:48:00 发表
我不认同这样的评论,不管评论家怎么看待这部作品,最终关键的是你在聆听中听到了些什么。
如果我们怀着疑惑,反讥甚至不屑的世故去认识一部作品,庆幸自己没有被虚伪的马勒所骗,那么我们聆听音乐到底为了什么呢?想表明自己的洞察力?

看到虚伪的同时,也许只是折射了自己。

评论家怎么看待,也是评论家自己在聆听中听到了些什么。
马勒说,交响曲当包含世间万物,疑惑、嘲讽难道不该包含其中?如果你体会不出马勒作品中的这些元素,那岂不是把马勒简单化幼稚化了么,那更别谈马勒之后的作品。
比如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的尖锐性比马勒强得多,如果别人告诉你他没有听出肖的疑惑,反讽,我倒觉得他根本就白听了。对马勒,也如是。
TOP
3#

原帖由 roseknight_gao 于 2010-4-15 10:4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CJ御姐控 于 2010-4-14 20:48:00 发表
这个...“童贞”这词用的不妥,马四好像也没感觉有对“性”的探讨。

恰恰是不少人不愿去探寻,宁可回避的东西,所以觉得马勒第四就只是简单的童话世界而已~顶多只是对故去的弟妹灵魂的告慰之类,我只想说,如果马勒连一点点发散性思维都没有,那他的作品有今天的地位和声望就简直是不可能的。
TOP
4#

我建议用一颗平静的心,用一种普通的目光去审视马勒,马勒对我来说,就跟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一样,是不可绕过的巅峰,是必听的典范。

只需要一颗爱着马勒的心,就足矣,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都无妨,即便给你扣上某某什么综合症的帽子又如何。排斥马勒的人,我以为其中有很多压根不了解马勒精神。

马勒的根本主题是爱,就如伟大的第八交响曲那样,有朋友说这部作品又臭又长,过分繁杂,其实只要抓住爱这一主旨,就不难发现,这枝繁叶茂的篇章,恰恰代表了爱无处不在,是联系万物的纽带,将世界抱拥,将人和人紧密相连。这种爱也是一种巨大的胸怀,一种包容,一种海纳百川的气魄;再如第十交响曲的最后段落,这种大爱之心依然闪烁着光辉,把他心中的一切苦痛、嫉恨、辛酸、凄苦统统融化为一股爱的暖流,最终把最美也是最俗的爱字再说一遍之后,撒手而去。

所以有时想想,诋毁马勒,认为马勒作品混乱,没有章法,只是痛苦宣泄的朋友,真的觉得他们好可惜好可惜好可惜。
TOP
5#

原帖由 roseknight_gao 于 2010-4-16 14:59: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CJ御姐控 于 2010-4-16 13:59:00 发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0540001007s9s.html

对于马九,我以前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而且我以为基本可以自圆其说了,虽然很个人化但觉得很有趣,也欢迎来马勒吧玩:http://tieba.baidu.com/f?kz=411341330
TOP
6#

需要这本书《生与死的交响曲》的可以找我~

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htm?item_num_id=505416074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