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冬夜听《思乡曲》 [复制链接]

1#

   呵呵,施兄、毛兄起的早,铅灰色的天穹下,鹅毛大雪满世界。满目洁白中,心绪自是宁静里带了几丝惆悵。看了施兄的这段文字,受到感染。不由的想码几句。
  
  马思聪写了好多曲子,唯此一首流传最广。细想想也近七、八十年了。其间,人世已几经滄桑。这段旋律使几代人,多少颗心灵得以抚慰。嗟乎!称为神来之笔,一点也没夸张。

   马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来内蒙“当时称娞远”采风。沿途收集了不少“蛮汉调”与“二人台”的民歌。受到这些民歌的影响,提纯创作了“思乡曲”。曾有段时间,这里的音乐工作者挖空心思地想找出此曲的原型。在轰轰烈烈了一阵后,纷纷做罢。《多么庸俗、学究、图示式的音乐思维。》

   这首思乡曲不仅有感人至深的旋律,“恐怕当年从绥远去台湾的将士们听了,都要泪流满面的”。就是从作曲技法上看也是完善的很。中段那个变奏太高明了。这个曲子技巧並不繁难。可真要拉的到位,却是很要演奏者的功力、经历。

    说思乡曲不由地想到德沃夏克新大陆的慢版。那也是个思乡的旋律。还有德大协更深遂的追思。但让人感到有土豆味,能勾起华夏民族的念“家”之情,还只是这首小小的独奏曲。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1/3 23:27:54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在G弦上……
TOP
2#

李传韵整体不错,就是有时滥用滑音(中段),显得油腔滑调。不知我感觉对否。

   雷兄该可以做提琴演奏博导了。确实,在民族音乐乐曲演奏时,想用滑音来强调民族特征,往往适得其反。这个“滑音”的技巧的运用一定慎重,慎重、再慎重。
在G弦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