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少讨论谁好谁差,谁高谁低,多谈谈自己对音乐的原始体验,168才... [复制链接]

1#

原帖由 bbc4 于 2009-1-5 17:47:00 发表
最近看了好多帖子,浮上来冒个泡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

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在168少讨论谁好谁差,谁高谁低,多谈谈自己对音乐的原始体验。原因很简单:
一、每个人对于“美”和“打动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打击别人。你喜欢周慧敏,他喜欢林忆莲。别沦落到追星族互相攻击那个层面上。
二、说到底大家都不是古典音乐那个文化里面的人,何必较真。很多人都能够侃侃谁的二泉映月更地道,谁的黄
这个建议不错.如果英语不是障碍,特别推荐BBC3网上在线音乐欣赏讲座.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还是去心领神会好些。不希望大家听贝多芬都个个雄赳赳地、听老柴都一把鼻涕一把泪.有时不说出来好些。也许更多地交流些信息更好,感受说出来,难免会出现盲人摸象的争论,尤其是大家的感受差异大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柴科夫斯基的六交开始处的大管起奏是一个病床上即将告别生命的人对生命无奈的渴望和祈求,而一个听众却说:“我觉得这是新生命的萌动,就像幼芽正在破土而出的感觉”。谁是对的?接下来肯定就是没完没了的争论,盲人摸象开始了。特别是对于那些非标题音乐和没有作曲家自己暗示寓意的无标题作品,更是只能心领神会,演奏如此,欣赏也是如此. 搞音乐专业的,很多看不起非专业音乐爱好者谈论评价音乐,总认为自己是专业的而忽视了自己由于文化底子差感受肤浅的事实;而很多非音乐专业而知识丰富文化修养深文笔精彩的乐评人有时也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感受犹如甚至超过托尔斯泰听老柴音乐后的感言。但是交流信息,只要不是杜撰和编造,不会出现无聊的争论。中国的古典音乐圈内,专业和非专业者之间是存在一种不健康的隔阂的。搞专业的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非专业的花点时间学习乐理音乐史和学会看总谱也是有必要的。我见过一个军医大的医生,可以敢和人打赌用意大利语背唱10几部完整的歌剧(所有角色的唱段),而且能看总谱,这样的非专业得佩服人家吧?搞专业的,虽然不一定人人成为瓦格纳、伯恩斯坦或普列文,至少要以他们为楷模,从那种境界努力,达到多少没关系。,请原谅,这些看法纯属个人看法,有冒犯各位大虾之处,请包容。
最后编辑古典音乐爱好者 最后编辑于 2009-01-05 18:58:31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1/5 18:39:44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不花自己的钱去买别人的感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