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能否推荐瓦格纳 歌剧序曲 版本 [复制链接]

1#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09-4-14 19:51:00 发表
窃以为,听Wagner这些辉煌的管弦乐,首先的诉求是浑然天成的“奇迹感”。靠所谓德意志的厚重感来吸引听众,相形之下未免在想象力上等而次之了。事实上,并非所有古典音乐曲目都要搞到貌似深沉才显出高明。如此说来,似乎只有Stokowski曾达到过那种纵横于天地之间的魔幻境地。RCA的Stereo Dolby Surround Vol.1、2共两张+DECCA的phase4stereo一张为最佳,曲目上基


我非常折服于魔火音乐中的表现,火焰的色彩令人惊叹。
分享 转发
http://weibo.com/shiyueshi
我的微博,非常希望能与论坛众乐友交流
TOP
2#

我个人非常喜欢赛尔与克伦佩勒的演绎。这里也贴上一点听后感:



        尽管不少人(包括梅纽因在内)都认为克伦佩勒很多时候像一块没有足够雕琢的大理石,但克伦佩勒依然有足够的“迷人”特质,他音乐总是富于一种纯正的权威感,他几次大难不死、浴火重生的经历,堪比冯唐的大器晚成(他的黄金时代开始于富特与托斯卡尼尼的落幕,克伦佩勒那时已经望七了),他一生的颠沛流离与不屈不挠,以及他身边那两位传说般的可爱而坚忍的女性——结发妻子乔安娜与女儿洛蒂……


  对于我一个最普通的音乐爱好者来说,他的唱片是一笔伟大的艺术财富。虽然其著名的贝多芬交响曲录音对我来说过于高山仰止,但唱片中的气度依然使我肃然起敬;他的勃拉姆斯是层层铺垫,先冷后热的,他用花岗岩般的音块稳固地构建起这些音乐建筑,耐心地将我们引领至音乐建筑辉煌的顶峰;他的柴六独出机杼,中间两个乐章居然很接近于三十多年后的切利比达奇,但比切利演绎得更富于人性的厚度,末乐章则别有一种解脱之感;他的音乐中还时常流露出一种冷漠的嘲弄……这一切,源自克老自身精神气质,也出于其对作品独到而深入洞察。他的瓦格纳相对而言较为人们所忽视,但他晚年为EMI所作的那些瓦格纳管弦乐作品录音,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珍宝。

  克老巨大的声音在《名歌手序曲》的一开始就尽显无疑,可克老的的节奏又沉缓得可以,使得本来就不怎么灵巧的第一主题就更显得滞重了,但克老依旧耐心地层层铺垫,次递推进,到了后半段音乐被全面展开的时候,就特别激动人心。小提琴的快速音型兴奋地喋喋不休却又有娓娓道来之感,连德语的嘶嘶腔也有神似的表现。精妙、宏伟的对位无比清晰,每根线条都有条不紊,古风浩然。如果说塞尔教科书般的《名歌手序曲》是矫健、欢乐的节日,那么克老此版便是对一个城堡城市的百年礼赞。

  《罗恩格林》第一幕前奏曲,乐曲中段各组乐器的线条一层又一层地叠加进来,效果十分动人。克老在此充分注意到了总谱中的复调因素,很少在别的唱片中能听到各声部线条如此自然清晰的歌唱,彼此优雅地应和交织着,保并持着和谐的间隔,又最终融为一个完美的整体,我不禁联想到天坛祈年殿那三重完美的蓝瓦檐。

  《众神进入瓦尔哈拉》的结尾,“瓦尔哈拉”神宫的动机再现,在克老棒下真正具有回光返照的意味,光辉灿烂的乐器声中包含着力不从心之感。表现云烟与彩虹的弦乐其细致的程度也并不逊色于塞尔,而这些段落在细微的节奏对位上克老显然给了乐队更多的要求。

  这里的《女武神的骑行》内容比较简短,以克老特有的沉缓演奏下来还不到3分钟,而一般的管弦乐改编版都要5分钟左右。与一般指挥以策动铜管主题的激昂奋进来主导全曲不同,克老依旧采用复调思维,节奏的选择取决于整体纵向各部分之间的制衡。因此,在克老沉缓速度的驱策下,木管上飞速音流中的每一个音符都被演奏得十分清晰,显得十分突出,尖锐、刺耳,呼啸乾坤,在整体效果上突出了颤栗、恐惧与疯狂的氛围,而铜管主题也在这层狂躁的呼啸中笨重地推进,却又显得气息不足,分明在风雨雷电交加之下已经声嘶力竭,却还要虚张声势、自欺欺人。显然,这样的诠释是具有反讽与批判意味的,为众版本中所罕见。

  《齐格弗里德牧歌》也是很有创意的演绎。弦乐组听上去好像只动用了少量弦乐,音头和音尾比较“秃”,音色特别的纯朴、真挚,如同家庭聚会上的室内乐队,虽不丰满,却十足让人想起瓦格纳在自己的家中为柯西玛而作的首演。管乐是标准的编制,丰饶而美丽,分明是家庭之外的另一方天地——林间的梦幻、古老的神话传奇、英雄与爱的喁语,甚至婴儿初试啼声……于是两组乐器各自构成了两个世界——弦乐组如同温馨质朴的家庭现实生活,却像叙述者一般讲述着另一个世界(由管乐描绘)的梦幻与传奇,两个世界相互交织、应和、融合着,令得这人间的家庭生活显得分外温馨和瑰丽,到处都是如诗如梦的幸福色彩。乐曲结束前二十秒前左右,弦乐(尤其是大提琴)演奏得无比深情,暖人心扉。


        克老《汤豪瑟序曲》朝圣者行进的部分非常庄严质朴,充满了深厚的沉淀,也许是最具“朝圣者”气质的。不过我一直难忘卡拉扬版的中间部分,那种灵与肉之间的近乎无休止的撕扯、怒海翻涌般的气氛。
  
  齐格弗里德的葬礼进行曲也是出色的演绎,在我看来是近乎于范本式的,相对而言少一些克老独到的解读,但也少些怪癖,演奏完美,气氛得当,CD转制后打击乐的动态也十分出色。也许最坚利、最光芒耀眼的“诺通宝剑”动机属于卡拉扬,而富特文格勒则更多地捕捉到了世间万物的莫测无常。


最后编辑白玉苦瓜 最后编辑于 2009-04-14 20:20:45
http://weibo.com/shiyueshi
我的微博,非常希望能与论坛众乐友交流
TOP
3#

回复 27# 山东大王 的帖子

大王提到的这个录音以前是附在布八后面的。
http://weibo.com/shiyueshi
我的微博,非常希望能与论坛众乐友交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