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入脉十二音体系-----如何听勋伯格的作品? [复制链接]

查看: 9706|回复: 42
1#

勋伯格可能的错误之一,在于他的十二音是基于巴赫的平均律而来,而这平均律是人的意志与自然的妥协,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假设,而不是自然音阶。勋伯伟大的众音符平等观念,他伟大的音乐无政府主义,恰恰是基于这种人工设定。因而这种音符的绝对平等,很可能只是一种人为的幻象而已。

尽管如此,勋伯格一些作品的效果还是令我着迷:月迷,钢协,摩西与亚伦,华沙幸存者;我的最爱是变奏曲。
最后编辑白玉苦瓜 最后编辑于 2011-04-27 18:27:40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5/6 13:06:55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http://weibo.com/shiyueshi
我的微博,非常希望能与论坛众乐友交流
TOP
2#

原帖由 qsyd 于 2011-4-30 13:06:00 发表
十二音体系从理念上理解并不难。

调性音乐的调性来至于八度之间半音音阶的十二个音中,有几个音比剩余的音(人为地处理成)更重要的音。以钢琴为例,C大调音阶有七个白键(C、D、E、F、G、A、B)外加五个黑键(降D、降E、降G、降A、降B)。C大调之所以是C大调,就是因为七个白键比五个黑键重要的多,而七个白键中尤已C最为重要。如果对一部C大调的钢琴作品进行统计分析,里面主要是七个白键音,而其中C出


写得太好了,我收回我对勋伯格“无政府主义”的指责。勋伯格在作品中用过巴赫的签名动机,似乎希望世人能明白他是继承巴赫大统的。
http://weibo.com/shiyueshi
我的微博,非常希望能与论坛众乐友交流
TOP
3#

原帖由 myglacier 于 2011-5-5 9:56:00 发表
请问这种十二音体系的音乐该如何理解
听着完全不知道作曲家是在干什么

我听多了勃拉姆斯“不断发展的变奏”(勋伯格的归纳)手法之后,以“不断发展的变奏”来理解勋伯格的一部分作品,至少还算听进去了一些。

但我也认为勋伯格的那些变奏发展的动机在聆听中不容易分辨和记忆,梅纽因不无揶揄地认为勋伯格的作品更适合用视觉(读谱)看,可能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些动机的存在和发展更容易在谱子上看到而不是在演奏中听到。一旦我们能抓住这些动机的原型,在各种发展变奏中辨认出来,可能就能有所领会了——非常类似于领会勃拉姆斯(这也是我喜欢勋伯格变奏曲的原因之一,因为我能从头到尾大至辩认出变奏动机的原型)——但这对我来说单纯依靠听觉实在是太难了。
http://weibo.com/shiyueshi
我的微博,非常希望能与论坛众乐友交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