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0-1-13 14:12:00 发表 就是,我们如何理解乐圣说的“音乐是比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最好的音乐必给我们一种启示,而这种启示若与宇宙核心无涉,那它就不是启示,那它又怎么能比哲学更高?音乐是纯感性的,我反对这句话;如果是这样,跟酒足饭饱了拍拍肚子有什么区别?音乐的最高启示必是神秘的,这是它的终极魅力所在——谁的音乐最能担当此义,非巴赫莫属。听不到没关系,总有一天会听到,毕竟没有几个人能与永恒沾边, |
请问
乐圣说的一定对吗?
你的理解一定对吗?
启示是什么?和正常传达有什么区别?是不是不能说的个人的感觉?那不是YY吗?
宇宙核心是什么鸟概念?
上帝又是什么鸟概念?
为什么这2个每个人理解都不同,目前没有定义的概念我们都能讨论呢?我们讨论的对象相同吗?
既然我们对它们没有明确解释我们为什么会去讨论他们呢?
哲学是什么?
音乐和哲学可以比较吗?在什么层面的比较?
感性和理性的界限在哪里?到底有界限吗?还是我们的自我欺骗?
永恒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想要与永恒沾边?我们可以与永恒沾边吗?巴赫与永恒沾边了吗?在什么层面上?
相信这个论坛真正读过康德哲学的人少得可怜 它的基本要求就是彻底的怀疑论洗礼
事实上要是你回答了我们这一轮问题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成指数上升 真正的哲学讨论工作量丝毫不亚于原子弹研究并且永无止境
而当你真正按西方哲学史去展开这一系列问题最后会发现最高境界只有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之前的休谟是怀疑论的代表,当时的经验派和唯理派都彻底无语被驳倒,我可以向休谟一样一直驳下去,但我没这个空
康德沉寂了10年才想明白:人为自然立法 我们带有一面先验认识之网,我们提出的一切问题都逃不出这面网
很讽刺的是历史上大牛的大科学家,哲学家最后都是“唯心主义者” 笛卡尔作为数学家却时刻研究和证明上帝的存在 牛顿转向了神学 爱因斯坦转向了斯宾诺莎的上帝 霍金则说我不相信各种上帝理论但我相信康德的哲学
那是因为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是不同的 技术的发展会让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 我们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因为思维中的两面性永远伴随我们,问题都是我们自己提出的 新的理论很可能彻底打破原来的体系 人们才恍然大悟过于是多么的盲目 只是无论哪个时代人们在他们的当下都表现得十分自信
现实中,不少学理工科的朋友无论数学还是物理都认为科学要求助于艺术
相反那些所谓音乐专业的朋友似乎过于空虚和无知了
一个人只要说一段话就是他思维方式的综合体现,无需多辩就高低立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