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箱的音质评价方法与标准 [复制链接]

1#

松兄的标题是“音箱的音质”而不是音响的音质,是吧?

这我倒觉得确实有个搭配问题,不知道松兄所贴文章里评价音箱的时候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分享 转发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2#

多学习绝无坏处,虽然“主观音质评价”在生活中普通烧友很难实践,但了解了这个方法对平时自己系统的校音肯定有帮助。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3#

回复 44# 松香味 的帖子

理解。

所谓“主观音质评价”的方法其核心恰恰是如何尽可能避免“主观因素”。

烧友自己一个人在家听自己的系统常常会钻入牛角尖而不自知,经验丰富的会好些,但恐怕谁也无法打包票绝不会钻牛角尖。所以生活中交流很重要,多听别人的也多请朋友到家里听比较好,这也是多少避免一些个人因素的方法。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4#

回复 50# 老浦东 的帖子

呵呵~

当然虚心很重要。别人说我家难听我不会生气的,会很认真地思考他的意思。

浦东兄要有机会来我这儿,我请你喝酒,代价是你必须实话实说!哈哈~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5#

回复 52# 老浦东 的帖子

人有自信是个优点!哈哈~

“全套器材”是些啥?难道把音箱也带来?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6#

难怪要买商务车!:P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7#

回复 57# 老浦东 的帖子

借松香兄的宝地跟老浦东说一句货已收到。

另,收割机的插脚有没有火线、零线之分?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8#

回复 111# 松香味 的帖子

《二十要》“主要‘倾向’于音色”好像不是这样的,音色在《二十要》中只占一要。

对于如何来评价音响器材的好坏,刘汉盛梳理出的《二十要》对烧友来说还是有意义的。当然,把《二十要》作为定量分析的标准恐怕也是有问题的。

我以为《二十要》之所以不能作为定量分析的标准并不是因为它侧重“音色”等的主观听感,而是《二十要》中的各个“要”互相是有不同程度重叠的。比如“解析力”和“细节再生”概念不完全一样但关联性很强,再比如“空间感”与“各频段的响应与能量分布”中的“高频响应”肯定有关联。还有一个就是权重问题,比方说“各频段的响应与能量分布”与“细节再生”如果是同样的权重那肯定是不科学的。

但《二十要》从不同方面对烧友能从音响中听到的一些主观感受作出描述与总结那是有功的。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9#

其实刘汉盛的《二十要》只有十九要,最后一要是针对评论记者提出的“搭配推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后来有人将这最后一要与第十九要“器材个性”取消,再把“各频段响应与能量分布”分为高、中、低频的表现三要凑成“二十要”。我个人认为这么凑是有问题的,首先三频段的划分本身不如刘原先的七频段划分科学,第二,“器材个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很少有器材是全面的,以甲之长攻乙之短或以乙之长攻甲之短肯定有失偏颇。

假如要我凑,我会取消“搭配推荐”增加“音乐表现力”作为最后一要,“音乐表现力”指节奏感、流畅感与情感表达的准确性等烧友听音时确能感知的一些主观听感,即俗称的“音乐味”。音响器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现音乐,所以这很“重要”!

当然只是主观听感的描述,不能作为定量分析的评判标准。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10#

这贴总算好了,顶一下!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11#

回复 90# 博览 的帖子

17,整体平衡性(不是指频率响应曲线的平直。它最主要讲的是高中低频段的适当量感分配,整体平衡性好的器材听起来就会耐听,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音乐性)权重:6%
————————————————————————————————————————
平衡性的权重才6%?

假如一对音箱某个指标得0分,其他都几乎满分,还有一对音箱各项得分都是比较好这样,你说哪对音箱好?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12#

回复 117# 博览 的帖子

《音响二十要》中的第一“音质”第二“音色”和最后一要,是难以用“耳朵”衡量它的,所以本人也不把它列为考量的要素(并非不重要)
————————————————————————————————————————
音质和音色难以用耳朵衡量?

音质在刘汉盛的《二十要》中的意思不是声音的品质(总体性的),而是声音的素质,好比一块璞玉虽未经雕琢但比雕琢过的顽石“质地'好,在声音的评价中刘特指一种纯净的感觉,这是听音乐或音响时耳朵第一能感知到的东西。

至于音色,耳朵要没法衡量就没有东西能衡量了。

你把这两样剔除于音箱的评价行列,“吾未见其明也”!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13#

松兄误会了。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14#

回复 146# 松香味 的帖子

哈哈~~,别说对不起,本来我就是在那儿瞎说瞎玩的!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