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交有什么深刻的呀?! [复制链接]

1#

弗洛伊德说ML的高点是 短暂的死亡;同为奥匈帝国的犹太人,马勒估计没有他同胞这么矫情,非要给某种感受一种或高尚或通俗的文字解释。
倒是后来有位又讨厌犹太人吉普赛人和断臂者的元首,估计从里面听到了"断臂的隐喻"或者某种"恶心的旋律"(某乐评人语),哪里有瓦大师高歌德意志民族之魂的高大全来得主旋律。
其实,听出来什么都不要紧,欣赏无高下。要紧是政治形式的要求,领导的品味和艺术家的饭碗的关联。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9/29 0:18:5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在深刻之余,请允许偶粗鄙一把:
甭管马交,骡交,驴叫,抓住听众的心就是牛交,像勃交一样的牛X的交响乐,特别是在作者死去多年之后又被从坟里挖出来的;比如门德尔松挖掘巴赫的遗物。
说实话,楼主的文笔真是厉害,把个帖子写的像现代体诗歌。后面的回帖也精彩纷呈,每个人文采都相当可以,赞一把!!!这是这许多年灌水,发现的最哲学思辨的帖子之一,看似很深刻,但也许是最讨论不出什么东西的帖子。
道德就像个皮球,大家不过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踢上一脚。好坏与否,深刻与否,很重要吗?
TOP
3#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9-17 13:19:00 发表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往往喜欢莫扎特的朋友一般很难接受马勒以及现代作品。象巴托克、普罗等。
我认为万老是做的比较好的,他既能欣赏莫扎特,又能接受马勒和巴托克。
更深层的原因大家一起讨论吧。

---大s您真幽默,让大家讨论为啥万老既喜欢莫扎特又喜欢马勒,更深层的原因只有老万他老人家自己才知道啊,呵呵
TOP
4#

小马哥,阿尔妈妈叫你回家去做饭!

原帖由 诱惑最后的基督 于 2009-9-19 20:54:00 发表

还没说完啊。168的贾军鹏事件

一休哥:到这里吧,就到这里吧。
最后编辑挠挠 最后编辑于 2009-09-20 19:16:58
TOP
5#

原帖由 lesbos 于 2009-9-21 10:04:00 发表
马三立先生
打开一层纸包儿
又打开一层纸包儿
再打开一层纸包儿
......
上头就俩字—— 挠挠
这叫功夫

马勒先生
打开一层纸包儿—— 挠挠
又打开一层纸包儿—— 抓抓
再打开一层纸包儿—— 挠挠
.......
上头一大堆字
不是“抓抓”就是“挠挠”
这叫有病

---痒痒;挠挠
还痒痒;用"痒痒挠儿"挠挠
止痒痒;挠挠头,呵呵
TOP
6#

马交之后是和结果?一匹小马驹。
A方起名,“深刻“二字。
B放在”深刻”前加上"貌似"二字.
此为对前面所有帖子的一个貌似总结
跋。
TOP
7#

原帖由 qsyd 于 2009-9-26 4:41:00 发表
就本人个人的听感,现在音乐里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的因素比较常见,马勒的很少。

原帖由 jshakszx 于 2009-9-25 23:29:00 发表
马勒烧剩下的积杆可以做肥料,滋养了现代诸多音乐家

---个人认为还有拉马(对电影配乐Barry, Williams等人,以及钢琴配乐影响不容忽视)。肖斯塔科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对现代交响作品。德彪西和斯克里亚宾,对现代钢琴,影视作品场景气氛。单个作品,像布兰诗歌这样的
最后编辑挠挠 最后编辑于 2009-09-26 11:28:15
TOP
8#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9-28 8:24:00 发表
我愿意相信马勒心里没鬼,是我自己心里有鬼——那我就更得把它赶出来,像电影台词中说的,“哭吧,哭出来会好受些”——下面是我向马勒继续泼出的脏水:

自打上上世纪冯特把心理学从江湖杂耍改造成正宗的科学以后,心理学的各流派便五花八门地在社会科学领域竞相绽放起来,到了马勒在维也纳的音乐舞台大施拳脚的时候,他的同胞更出了一个让全世界都大吃一惊的大大师,我们都知道他是谁,他由梦中生发出的性,他由性生发出的

---莱比锡这位冯先生,只是把实验科学的外皮带给心理学吧。心理学(被臆想)成为向所谓的科学学科,即可证伪的学科,是在后来沃特森,斯金纳这帮把R/S理论和各类小白鼠实验带入心理学实验。实际美国心理学会一直在争论和分裂状态,其中就是在所谓科学和玄学中打转转。而这位弗洛先生的理论其实是后者偏向于德奥哲学所谓的意识的延伸(处于意识表象之下的潜意识和Libido等冰山之下的概念,可以通过梦境来解析而已),其后来之人马斯洛,荣格等人之理论和可证伪之科学学科偏离之远,所谓现代玄学也未尝不可。
现在时髦的心理学分支,发展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等,不一而足。其本质和各种所谓社会科学,甚或包括经济学,都包装了一层所谓科学的外衣而已。如果以靠近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永远是无解的难题而已。变态心理学,的变态字解abnormal,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变态吧。只是行为心理学里偏离正常行为(即统计学的高概率事件)的研究吧。如果有一天,所有人群的集体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又如何呢?abnormal变成了normal,比如对现代网络的依赖症。
TOP
9#

回复 731# shenming 的帖子

这些东东,就应该像您这样说说笑笑就过了。非要严肃地包裹一层科学神圣的外衣,我看未必能胜任。就好像现在都成预测大仙的各路经济学神仙,晚上做梦窝便用力想出什么雷人的预测,第二天电视里就神侃,做娱乐明星,提高收视率最合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