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艺人签约解约都没啥秘密可言,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唯一的原因就是钱。各位可以去图书馆找本月8日的费加罗报瞧瞧,周末的文体增刊一大摞,上面写的很详细。有人还以为朗朗能在欧洲开音乐会是水平多高,天天以专家自居(现在专家基本上成了贬义词),其实很搞笑,演出经纪和唱片公司丝毫不会考虑什么狗屁专家意见,业余听众才是决定性的,专家只知道树木,听众才懂得森林,别以为欧洲听众好忽悠,这可不是在东北。朗朗去年在柏林的音乐会,全部是由招商银行买单的,就像这个“英”那个“晶”能在金色大厅演出,靠的是**行为,SB才会以为是她们水平高。当年高层想运作某某人入选格莱美奖,纳税人的钱扔了一大堆,不过获得了一个提名,这早已成了美国媒体的谈资。还有IMG经纪公司之所以愿意多多安排朗朗的演出,是因为其付给朗朗的价钱不过是区区6.5%而已,而与他同场演出的巴伦博伊姆和艾森巴赫都是同一公司的,拿到的却是33.5%,要知道齐默尔曼一场演出最高时要拿到58%的分成。还有克莱默都很高,当初DG就是受不了克莱默一再坐地涨价才把他转手的。一般来说,DG解约的艺人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对方涨价,DG不干,如克莱默,还有就是DG认为对方已经不值当初签约的价值,续签合约时故意降价,逼走对方,如以前的沙汉姆和今天的朗朗。这就如同你去找保姆,训练有素的开价5000大洋,而粗使丫头只要价500,在当今不景气的状况下,你多半也会选后者吧。世界各地到处都是“中国制造”,靠的不是质优,而是价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