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国Fanfare杂志对陈萨俄罗斯独奏专辑的评论 [复制链接]

1#

回复 1# tingpianer 的帖子

很不错的评价,对此人的评价早有同感。生活中的陈萨很谦和、优雅和平和,音乐里的陈萨谦和成了虔诚,用平和的心去细细思考所有的细节,她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有时觉得她犹如冰山下的火山,有时觉得她是静水深流,内心永远燃烧着一股熊熊火苗,她的legato和rubato犹如钢铁厂熔炉里流淌出来的钢水,很柔韧但是温度很高。陈萨的技巧体现在其“运气”(技术上的发音和音乐上的分句)。我很喜欢的钢琴家王羽佳在台上感觉很辣很猛,但是她的力是外在的,那次与阿巴多在大剧院合作演奏普罗的协奏曲,她就干不过乐队,犹如一只烈犬被关在了铁笼里,如果是陈萨,我相信她一定是游刃有余地把乐队当成一辆悍马车开着驰骋。陈萨的琴音传得非常远,弱奏时觉得声音有骨头,立起的,强奏时声音不炸,依然肥嘟嘟地,很圆润厚实。请问这样的声音在今天活着的钢琴家中还有哪位?不妨我们就此作为个话题聊聊。最近我在听Alice Sara Ott和Rafal Blechacz,我更喜欢后者有自然的乐感,但总觉得意思有了,不到位,听起来很吊胃口,有少许憋气。
最后编辑channelclassics 最后编辑于 2010-01-24 11:52:50
分享 转发
TOP
2#

[quote] 原帖由 音乐的奉献 于 2010-1-24 12:46:00 发表
国外把朗朗捧上了天,这里正在在把陈萨打造成神仙,正常吗?什么叫音乐家中的音乐家?也忒那个了吧.... [/quote
国外也没有把朗朗捧上天,朗朗也根本不在乎别人说他好坏,喜欢就听不喜欢爱怎么说就怎么说。这里也没有把陈萨说成神仙。各抒己见,作为听众各有各喜欢的演奏家,这很正常。对于几个听唱片爱乐者在个聊天榜上的聊聊,朗朗陈萨这样的演奏家根本会在乎。听众如何说,朗朗还是朗朗,陈萨还是陈萨。
TOP
3#

原帖由 vadervader 于 2010-1-24 12:54:00 发表
当贬低一个人,形成一个派别,总需要树立一个另外形象。
朗朗就是朗朗 陈萨就是陈萨,他们都很成功,他们各有各的听众。我觉得比较只是听众的事。音乐从创作,演奏到聆听,本身就是很主观的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