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湖里的螃蟹好吃否——辣评新德克二十周年转盘解码(P1听感p5重... [复制链接]

1#

回复 127# 残剑831 的帖子

请问楼主是哪里人?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7/13 23:17:59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127# 残剑831 的帖子

给先生一个建议选择CD音源看四样东西:电源(变压器)、转盘(经典或高级盘)、解码芯片型号与数量、谐振处理,调声技术暂且不谈;一套音源能把这几个方面做好了,那就放心使用啦。
TOP
3#

回复 130# 残剑831 的帖子

期待与先生聊几句。
TOP
4#

回复 134# penchong2008 的帖子

先生高抬我了,我只是进来抽个热闹,可惜没人理我,哈哈。。。,我的这些话是用过、听过的音源所得,目的是请大家注意到,音响器材和国家的科技水平、基础工业关系很大;美国人想在世界上制造出最强大的转盘,但是小日本不会把最顶尖的转盘给他,而美国人能在顶尖的解码上用上最好的解码芯片而且数量是16块,可想而知,他们做出的音源多厉害。说这些,只是请同好们知道,音响器材到最后就是拼实力。
TOP
5#

回复 136# 残剑831 的帖子

我赞同楼主听声音收货的观点,同时为了印证我的四因素观点,我们以后可以留心以下转盘部分,它们在音场上都具有强烈的重量感,这是一般转盘上不具备的,这些是:
1.天龙的DP-S1转盘;
2.CEC的 TLO MAKII;
3.ESOTERIC的P-0及以上级别的转盘;
4.Boulder的 2000转盘;
5.Accuphase的 DP100转盘;
TOP
6#

回复 150# sanlymei 的帖子

极其赞同先生的观点。
TOP
7#

音场的重量感,是声音的密度、结像的稳定性、音场的三维性等方面的基础。
TOP
8#

回复 196# 残剑831 的帖子

正巧我在网上看到声音密度与重量感的话题,这个帖子是2007年说的,他的话与我有不谋而合的意思,现上贴如下,希望对先生有益:
   所谓声音的密度就像一公斤棉花与一公斤铁块一般,铁块的密度当然要大得多。因此虽然二者重量相同,不过铁块给予人的重量感就要大得多。声音密度大听起来是什么感受呢?弦乐有黏滞感、管乐厚而饱满、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
    所有的乐器与人声都应具有重量感。不过,大部份的音响迷都得不到很好的声音密度与重量感。这种感觉我推测与供电的充足及中频段、低频段的饱满有关。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好有什么好处呢?让乐器与人声听起来更稳更紮实更像真的。
TOP
9#

回复 196# 残剑831 的帖子

如先生不嫌,可以关注一下“好声”一贴,里面有我对于小提琴、人声、打击乐声音的描述,这些话肯定是基于声音重量感和密度之上而谈论的,谢谢。
TOP
10#

回复 196# 残剑831 的帖子

我无从考察197#帖子中的原话是出于何人之口,但是印象中应是一位前辈级人物说的,当然说这些不是“举旗”、“钳牌子”,而是引证罢了。
TOP
11#

回复 201# 水玲珑 的帖子

你好!好像论坛中也有一位头像与你的一样。
TOP
12#

回复 206# 残剑831 的帖子

最近天气热、气温高,人的气有点上浮;先生的问题我本想从二个方面进行阐述,但见“时光先生”一番话语,使我茅塞顿开,一席凉意可人;也请先生稍安勿躁,待我慢慢道来,哈哈。。。
TOP
13#

回复 212# 残剑831 的帖子

先生请恕我实话直说,你的系统中如感觉瓜内力琴声的表现力不够,那么除了音源问题外,功放也欠火候,原因是:
1. 昂列德.柯冈(Leonid Kogan)用琴
—1726年的Guarneri del Gesu又名“Colin,Kogan” 柯冈最常使用这把1726年的名琴演奏及录音;
—1743 年的Guarneri del Gesu,又名“Burmester, Kanarievogel”
2.葛罗米欧(A. Grumiaux)用琴:
—使用一七四四年瓜乃利琴(又名「黑米尔」,另藏有一把名叫「太阳神」的史特拉地瓦利。
—格吕米欧拥有一把名为"泰坦"的斯特拉迪瓦里的小提琴,但在音乐会上和录制作品时,通常使用一把1744年制造的瓜乃利•德尔•吉苏小提琴格吕米欧
—区别这两把琴方法:1978年录制的巴赫的小提琴与大键琴奏鸣曲集(「太阳神」的史特拉地瓦利),小品集(「黑米尔」瓜乃利琴)
TOP
14#

回复 212# 残剑831 的帖子

二位演奏风格介绍如下:
1.格吕米欧喜欢把弓毛绷得相对松弛,依靠压力较轻的运已来取得绵延无尽的运弓效果和纯净的音质。这种手法在两根高音弦上的效果尤佳。
2.他在甜美、干净、精雅的演奏中偶尔加入一个趣味高雅的下滑音,这些成了他早期风格的标志。
3.作为法--比小提琴乐派的传人,福雷的两首小提琴奏鸣曲是格吕米欧最喜爱和屡演不厌的作品。
4.柯岗非常重视手指训练,他坚决主张使用所有手指,包括一些琴家主张避免使用的第4指,他认为,避免使用4指者在演奏浓郁的旋律长音时,特别在高把位难于奏出饱满的揉音。这大概可以从一个侧面解释为何柯岗运指如此灵巧了,任何指法都无法难倒他,他的揉音快、准而富于激情。
5.柯岗右手技术运弓灵活迅猛,虎虎生风而且均匀协调,音色纯净饱满,音量宏大而雄强。
这些必须建立在声音密度感和重量感基础之上才能听到。更何况斯特拉迪瓦里和瓜乃利在A、E音上的特征较明显,也能大致听出区别。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1-07-23 00:38:32
TOP
15#

回复 219# pentax68 的帖子

谢谢!不知先生喜欢清单口味还是浓烈点口味?
TOP
16#

回复 212# 残剑831 的帖子

前续话题,我想关于音源声音的密度感和重量感可以从二个方面认证它:
1.声音的频率和频响范围:任何乐器(人声同然)都有固定的发声频率在声学上通过测试界定某一区间范围,作为摹本的音源是接近这个指标,通过整个音响器材在一定的频响范围内还原出来;至于先生所言乐器“个体特征”密度,实际是某一乐器或某一品牌乐器在固定的频响范围内有其突出点,这就好比人声,整个人声有一定频响范围,那么男声与女声频响又有区别以此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等等也有其频响范围,所以声音的频响范围数值是可以通过科学仪器测试而得与声音的密度感和重量感不是同意概念,我们这里也没有讲音色问题;
2.根据先生帖子题目,我们讨论声音的密度感和重量感是指音响器材的音源部分,别的暂且不谈;
2.1首先,音源的密度感和重量感大都是发烧友圈子内人士所讲,它没有科学仪器可测试,但是通过灵敏的耳能感觉到客观存在,我们可以通过扬声器单元知道高音单元口径小中低音单元口径大,原因就是各自频率不同,如果口径一致我们就没办法聆听了;而音源的密度感和重量感符合这一点,就音源角度讲它形成的音场程金字塔形,使人在听感上具有稳重、踏实、厚实的感觉,你能感觉到演绎者是站在或坐在那里表演(有腿的),而不是飘在空中具有悬浮感。
2.2如果上述2.1成立,我们就可以讨论小提琴发声还原问题,有了声音的密度和重量感,音场的厚度(纵深感)就有基础,“密度”能使我们感觉物体的致密致细—不透光、不渗水、不透风,“重量感”能使我们感觉物体几何形状,故而产生物体的三维性。我们知道小提琴的发声机构是共鸣箱和琴马,所以它的发声是有一定厚度的,有些朋友把斯特拉迪瓦里声音比作薄而纤细并视作为有修养,把瓜内利琴比作洪亮、穿透力强并视作粗犷、阳刚,这些说法是片面的;假使音源声音单薄,其频响指标再高也是“尖”、“刺”,名贵小提琴具有的金黄色高音和丰富的泛音形体只能是点状而不是片装。
综上所述,先生所讲的密度感具有“个体特征”问题是值得商榷的,谢谢。
TOP
17#

回复 221# pentax68 的帖子

要不请先生受累,到“好声是由音响系统的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高保真音响与古典音乐交流贴》”这个帖子里去畅谈一番,我在残剑831先生帖子里高谈阔论,有点对人不尊重,如何?如可以就请在那个帖子里招呼我一下,我按你要求写东西挂在哪里。
TOP
18#

回复 225# 残剑831 的帖子

谢谢先生认同,我们对于声音的理解是个实践过程,网上交流是理论性的,最终还是通过音响器材探索、试验而得,我到你的帖子里来,不是为了任何品牌器材的讨论,而是希望通过我的点滴经验,给同好们提个参考建议,言辞之中可能有点固执,请先生不要放在心中。
TOP
19#

回复 228# 残剑831 的帖子

先生是否可知,我们今天在网上大谈小提琴音色问题,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有先生这个帖子的开出能够使我们畅所欲言,因为我在十年前与朋友们说起该问题,人家都在认为我天方夜谭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