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些年我所盲从的发烧天碟! [复制链接]

1#

回复 115# 席音 的帖子

看来先生尚年亲,请把张先生的回帖复制、粘帖后仔细辨别、琢磨,对你会有帮助的,听话听音,看文字需要理解深层;谢谢。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2/3/9 9:14:2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125# 席音 的帖子

想听≠能听懂;自己选择≠正确、客观;方向→叩问不喜之因。
TOP
3#

回复 127# 席音 的帖子

楼主先生好,谢谢你的回复,前辈不敢称,同好中人互相学习与探讨;我们聆听音乐都是从入门走过来的,撇开器材因素,作为发烧友初时必然会从旋律、音乐故事与情节、名人名曲等方面入手,在网络尚不发达、唱片介绍性文章不丰富前提下,阅读各类杂志和书籍是必经之路,这里涉及方法问题,多看、多记、勤思考是有效的方法,请想,前人的文章无论出于何种角度,都有其认知的层面,能去伪存真、丢弃糟粕吸取精华,我们就进步了,这其中因为我们的阅历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可能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和判断是片面甚至错误的,一旦再进行反思便会更上一楼;举例说明,一般烧友购买巴赫的音乐唱片肯定从他人指导中选取,该意见不是自己的,我仅凭其观点对照内心所需而购买,这里的风险在于: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语)的程度,参考意见的全面与客观性。试想:拿着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大提琴奏鸣曲而购买卡萨尔斯、傅立叶、斯塔克、罗斯特罗波夫维奇、谢林、海菲兹、格律米欧、米尔斯坦等大师的唱片版本,我们对于作品本身的认知不够,聆听期间更多的享受感官性刺激和满足,不可能了解大师诠释之理。但是没关系,这些唱片待我们通过进一步学习和积累有了更好的方法和水准回头再去解读,便会恍然于经典、深刻、鼻祖的内涵,此时的我们不上台阶都难了。另外,不少烧友听巴赫音乐是随着年龄和经历而自然为之,却不能说年亲者不能碰,我想可以暂不考虑多声部、赋格、对位而以纯粹的舞曲欣赏,思考这些舞曲的性格特征和巴赫用这些舞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找其共性通其个性;这些古老的舞曲来自于欧洲各国、各民族,经巴赫改编后烙上其印,然经别的作曲家之手又会出现何种状况呢,如此又引出一条纵向之线来连接古典音乐的承脉关系,以导入各作曲家音乐创作的性格特征,如赋格: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肖斯塔科维奇,几遍一听就能辨别。侃侃之语,未能涉及音响器材问题,留待时机再论,请楼主勿弃勿移,贵在坚持不懈,有惑才有言,有言上论坛,众人探讨各抒观点,有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