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一篇英国媒体的文章,感触颇深! [复制链接]

1#

“中国人比别人更能吃苦”
不知是否比得过伟大的国家朝鲜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Cantelli 于 2012-8-7 12:51:00 发表

不是我的儿女,  无所谓.  是我的儿女那就另当别论,  这就是中国人的德性.
TOP
3#

原帖由 mnbvc 于 2012-8-7 14:03:00 发表
原帖由 Cantelli 于 2012-8-7 12:51:00 发表

不是我的儿女,  无所谓.  是我的儿女那就另当别论,  这就是中国人的德性.

应该是指大部份中国人的德性, 另外,台湾人. 香港人. 奥门人除外..
TOP
4#

太平洋的风

韩寒   

我们所拥有的他们都拥有过,我们所炫耀的他们的纳税人不会答应,我们所失去的他们都留下了,我们所缺少的,才是最能让人感到自豪的。 空客320降落在桃园机场。飞机的降落把我震醒。手机里正好播放到张艾嘉的《戏雪》,这算是一首生僻的歌,陈升写下这样的词——“1948年,我离开我最爱的人,当火车开动的时候,北方正飘着苍茫的雪,如果我知道,这一别就是40余年,岁月若能从头,我很想说,我不走。”   对于台湾,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侯孝贤和杨德昌的电影里。后来魏德胜和九把刀又加工了一下。我喜欢的作家,梁实秋,林语堂,胡适也都去了台湾,而且他们都和鲁迅吵过架。当大陆穷的时候,台湾有钱,后来大陆有钱了——确切的说,是政府和小部分人有钱了,台湾又有了……

两家眼镜店和一个计程车司机   

战火把同一个民族的人分隔在了海峡的两岸,那些具体到每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已经被时间慢慢抹平。台北的街道的确像优客李林唱的那样,像迷宫一样展开在我的眼前。但是对于异乡人,每个陌生的城市都是迷宫。在酒店住下,诚品书店就在旁边。朋友的眼镜架坏了,于是晚上先陪着朋友去配眼镜。   

我们坐计程车来到了台大附近,进了一家眼镜店。没有声音酥麻的台妹,老板亲自上阵。朋友看中了一副镜框,但要几天以后才能取。朋友说,那算了,我在台湾只留三天,我要明天就能取的,只能去别的地方看看。这时候,让我诧异的一幕出现了,老板居然从柜台里摸索出了一对隐形眼镜,塞在我朋友手里,说,实在不好意思,没能帮上你的忙,这个送你,先用这个应急吧。连我这般总是把人往好里想的人第一反应也是——我靠,哪有这种好事,这里面是有什么猫腻吧?咱还能走出这家店的店门么?   

我们平安地走出了这家眼镜店,换去了隔壁一家。那家眼镜店承诺第二天就可以把眼镜做好,然后那家店的老板用朋友残留下的镜片临时找了一个镜框凑合装了起来,告诉朋友,这个可以晚上用。这两家只是非常普通的路边眼镜店,还是自己随机找的,要不真的让人怀疑是不是组织方安排的,目的为了让大家增加对台湾的好感。   

台湾的街道上有不少的小游行和抗议横幅,这一切对于大部分大陆游客来说都太新鲜了,于是很多游客守着电视机看晚上的政论节目。我妈妈去年从台湾旅游回来,就说那里太好玩了,领导人可以在电视里随便骂,比快乐大本营还要欢乐。   

相比之下,台湾人对这些早就习以为常。但给我留下了比马英九先生更深印象的是王松鸿先生——他不是明星政客,也不是文人墨客。他是一个计程车司机。一天早上,我从酒店下楼,打了他的车去阳明山。到了目的地我发现把手机拉在出租车上。我没有记下车牌号。朋友们忙着帮我联系出租车公司,看看能不能查到一些讯息,我也打给酒店,想让他们查看一下监控录像,确认车牌号。一会儿,我接到了酒店的电话,我问他们,是查到车号了么?他们说,监控录像里讯息太多,还没有查到,但是刚才有一位出租车司机开回酒店,把一个手机交给了前台,说是一位从你们这里上车的先生遗落在车里的……   

说实话,我石化了(编按:网络用语,“惊呆了”的意思)。我问到了出租车司机的电话和名字,说我想酬谢你。王松鸿说,不需要啦,很正常的,小事一桩,我们都是这样的。他告诉我,前几天刚和几个朋友环岛开了一圈,打算过一段时间来大陆旅行。他说他开计程车就是为了能够去更多的地方看看。末了居然还来一句:我有QQ和新浪微博的,你的号是什么,我们可以在网上联系的。这顿时让我觉得两岸关系非常亲密。接着,他继续说,你有脸书么?我说,大陆的互联网没有脸……书。他说,哦,对哦,是哦。我不和你说了,有客人了,再联系哦。

感谢香港和台湾庇护了中华的文化  
 

也许是我的命好,遇见的都是好人,也许是我走得肤浅,几乎所有人都和气。毫无疑问,如果我在台湾多停留几天,我当然能看见它不如人意的一面,也许它硬件不够新,也许他民粹也涌现,也许它民怨从不断,也许它矛盾也不少。没有完美的地方,没有完美的制度,没有完美的文化,在华人的世界里,它也许不是最好的,但的确没有什么比它更好了。   

这篇文章里不想谈论什么政治和体制。作为一个从大陆来的写作者,我只是非常失落。这些失落并不是来自于这几天浅显的旅行,而是一直以来的感受。我失落在我生存的环境里,前几十年教人凶残和斗争,后几十年使人贪婪和自私,于是我们很多人的骨子里被埋下了这些种子;我失落在我们的前辈们摧毁了文化,也摧毁了那些传统的美德,摧毁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摧毁了信仰和共识,却没有建立起一个美丽新世界,作为晚辈,我们谁也不知道能否弥补这一切,还是继续的摧毁下去;我失落在不知道我们的后代能不能生存在一个互相理解而不是互相伤害的环境之中;我失落在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要不停的考虑措辞,以免哪个地方说过了线;我失落在当他人以善意面对我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会不会有什么阴谋;我失落在我们自己的文艺作品很少能够在台湾真正流传,而能在台湾流传的关于我们的大多是那些历史真相和社会批判,更让人失落的是那些批判和揭露往往都是被我们自己买了回去,用于更加了解我们自己。除了利益和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我们几乎对一切都冷漠。这些冷漠和荒诞所催生的新闻都被世界各地的报纸不停的放在头版,虽然可以说这是官方的错,但无奈却也成了这个民族的注释。   

是的,我要感谢香港和台湾,他们庇护了中华的文化,把这个民族美好的习性留了下来,让很多根子里的东西免于浩劫。纵然他们也有着这样那样的诟病。而我们,纵然我们有了丽兹卡尔顿(丽嘉登)和半岛酒店,有了GUCCI和LV,我们的县长太太也许比他们最大的官员还要富有,我们随便一个大片的制作成本就够他们拍二三十部电影,我们的世博会和奥运会他们永远办不起,但走在台湾的街头,面对着那些计程车司机,快餐店老板,路人们,我却一点自豪感都没有。我们所拥有的他们都拥有过,我们所炫耀的他们的纳税人不会答应,我们所失去的他们都留下了,我们所缺少的,才是最能让人感到自豪的。   

文化、法制和自由是一个民族的一切,别的国家不会因为你国的富豪疯狂抢购了超级跑车和顶级游艇而尊敬你的国民。坐在空客330的机舱里,飞翔在两万英尺的高空,一个半小时就到了上海,窗外望去,都是海水。既然我们共享着太平洋的风,就让它吹过所有的一切。




《联合早报网》

最后编辑mnbvc 最后编辑于 2012-08-07 16:15:59
TOP
5#
最后编辑mnbvc 最后编辑于 2012-08-07 16:26:51
TOP
6#

我们大陆的思想观念是否和台湾.香港的思想观念不一样?

是否就如朝鲜人与韩国人的思想观念不一样?

谁的思想观念更正确?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文化大革命时的中国, 是否有很多荒唐无耻的事情而当时没多少人察觉?  再过五年.  十年再回过头来看看现在,  将会得到什么结论或会有什么样的新的思想观念?
TOP
7#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2-8-8 15:23:00 发表

我不敢苟同兄台的意见,事物都存在正反两方面,有好就有坏的存在,这样武断是否欠缺考虑?有时是否该从自我检讨开始呢?这些观点否就是西方人的“傲慢与偏见”?国人确实有这有那的毛病,难道西方人或者说大陆除外的人就都品格高尚,素质超群吗?如果真是那样,西方媒体就不该有那些鄙视的言论,这说明其道德水准也好不到哪里。作为国人应当自强自省,学习好的西方文化,弘扬继承传统精髓,完全没必要一味的向西,因为老祖宗并未落后西方,落后的是我们现代而已

  "国人确实有这有那的毛病,难道西方人或者说大陆除外的人就都品格高尚,素质超群吗?如果真是那样,西方媒体就不该有那些鄙视的言论,"------------如果真是那样,西方媒体就该有那些鄙视的言论.  请再认真看看寒韩的文章或蒋方舟的文章.


"不下苦工是练不出来的,哪个国家都应该一样"------------要分儿童或成年人,  而现在谈论的是儿童.  我们要知道世界各国对童工是有特别定论的,  也是普遍的道德观,  我们对待一些儿童连家里养的狗都不如!


我指的是大部份中国人的德性(在十楼有更正),  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是否包括你我不知道,  但自己要对号入座我没办法, 因为我自己就对号入座了.


"作为国人应当自强自省,学习好的西方文化,弘扬继承传统精髓,完全没必要一味的向西,因为老祖宗并未落后西方,落后的是我们现代而已"-----------我转寒韩的帖子不就是说明了这点吗?还有很多知名人士对台湾或台湾人的观感我还没有转过来呢,  另外有些是自己的观感,  这些名人有白岩松.  窦文涛.  蒋方舟等等. 所以说台湾现象不是单纯个案.
最后编辑mnbvc 最后编辑于 2012-08-08 19:07:18
TOP
8#

蒋方舟:对台湾的过度想象,是对一个更好中国的向往


韩寒去了趟台湾,写了一篇《太平洋的风》;蒋方舟去了趟台湾,写了篇《想象的祖国》,两人都丢了钱包,也都发了好多感概,不妨对比着来阅读,大陆人喜欢台湾、向往台湾、甚至美化台湾,这背后其实有着一种共同的情愫,那就是对一个更好中国的向往。



1947年,一个叫郑定邦的建筑师奉命为台北市的街道命名,他把一张中国地图贴在台北街道图上,中轴线对准中山南北路,然后把中国地图的地名,一条一条画在台北街道上。所以熟悉中国地图的人很难在台北迷路,因为一抬头就是“温州路”、“西藏路”、“武昌路”。

65年后,“反攻大陆”的说法仍时常被提起,却往往是被大陆人提起,半开玩笑地期待着台湾早日统一大陆。台湾,成了浮游在中国大陆上的一张地图,成了想象中的祖国。

1、台北之所以破,是因为政府不敢随意拆除或者征用

到台北桃园机场是下午,湿热得很。

在大巴上,中年导游介绍台湾现在有两千三百万人,其中大约两百万人如今在大陆做生意。我忽然想到,1949年,徙台湾的大陆人,似乎恰好也是两百万。当年投奔台湾的人,满心前途未卜,可恐怕怎么也想不到如今会以这样的方式回来。

导游又说:“大家往窗外看哦,这就是台北。那很多人会说嘞,本来以为台北会很繁荣,一看,唉?!怎么这么会破~~”

车窗外的台北,的确是旧旧破破的样子。建筑不高,灰灰矮矮,街上一批批骑摩托车的人穿行,感觉有点像80年代的中国大陆,或者是内陆的一个被遗忘的二三线小城市。

导游随即自问自答,说台北之所以这么破,是因为台湾人对房屋拥有所有权,政府不能因为城市建设的原因拆除或者征用;不像大陆,看起来很新,因为房子都是国家的,而不是自己的。

大概是因为带惯了大陆来的游客,所以导游在介绍台湾的时候,总是会和大陆做对比,比如言论自由,比如民众对待领导人态度的不同。

我在大巴车的后排,看着导游手舞足蹈讲一些对我们来说或许已经有点老旧的政治段子,惟妙惟肖地模仿着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忽然觉得他的言行在两岸关系中有种象征意义:台湾对大陆,有自傲、有怨恨、有同情、也有取悦。十分微妙。

2、台北夜市:美食很正宗,街道很干净

台北是很容易让人喜欢上的城市,刚到其他大城市的时候,迎面而来的往往是设计和规划过的“城市印象”,而在台北,面对的则是一种复杂和旺盛的生命活力。规划是生活的延伸,该有树的时候便出现了树,在要有路时就有了路,所有的路都沿着房屋弯弯曲曲。人类生活是血液,城市建设则是血管,它是保护和包裹,而不是一拍脑门的设计和切割。

台北应该是简·雅各布斯最爱的那种城市,它是自然生长的结果,这种生长是连贯、有感情且不可预测的,有自己的逻辑,规划在它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路上咖啡馆很多,大概是因为台北不是一个容易行走的城市。因为天气的关系,湿热多雨,间或夹杂着暴晒,走起路来又晒又闷又出汗,一会儿就累了,赶急赶慌地要找个清凉干净的地方坐下。

写作环境大概决定了台湾的文化吧——小清新的音乐与文学,不大像欧美文学能明显看出在城市中的穿行感,而更像是一边喝饮料,一边看着玻璃窗外写下的。舒服熨帖之极,可视野总有局限,望不出天之涯地之角。

在这里,经常会有“原来是这样!”和“这样才对嘛!”的醍醐灌顶感。尤其是食物。“原来这才是铜锣烧!”“原来这才是章鱼小丸子!”自己原来吃过的同名食物,只是长得很逼真而已。在夜市吃了一路,时常会露出美食外景主持人那样的、一口咬下去仿佛撞鬼的惊讶夸张的表情。

我发现夜市人极多极热闹,每个人手上都拿着食物,但是路上非常干净,连丢弃的竹签都很少。

不只是夜市,整个台北市都很少见到垃圾箱,可是街道上却很干净,除了落叶,没什么垃圾。要扔垃圾的话,得到捷运站,或者到7-11便利店,拜托店员扔。

忍不住想到内地街道,垃圾桶很多,可街道仍然很脏,尤其是垃圾桶附近,常常见到一片狼藉,印证了“破窗理论”。

3、台湾人不喜欢被过度意淫

这种反差,若抒情地叙述下来,再加个“见微知著”的题目,例如《文明的细节》之类,仿佛能构成一篇很好的《读者》卷首语的豆腐块文章,旨在痛心疾首批评民众素质太低。

指责国民劣根性以及素质低下是鲁迅以来知识分子的职业许可证。它既说出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心声,又巧妙规避了政治上的风险,同时也有个优美的愤怒姿态。而把台湾人和素质和大陆人素质对比,则是一个更讨巧的方式。

称赞台湾人素质高可做多重延伸,“右派”可以声称是民主制度使台湾人素质高,温和的民国爱好者们则说由于中华文化,使台湾人素质高。

最近几年,大陆对台湾的溢美热情得令人尴尬,连台湾人自己都忍不住问:“我们真有这么好么?”

晚上,在露天饭馆的二层,我和两个绿营的台湾人聊到这个话题。作为看惯了岛内恶斗的他们来说,都很不喜欢现在大陆对台湾的过度意淫——尤其是最近两篇文章,一篇是韩寒的《太平洋的风》,另一篇是一个来台湾工读的年轻人所写的《台湾,就是我们中国本来该有的样子!》。

他们说台湾人虽然看起来很和善亲切,但是政治倾向的分化很大,一聊到党派的问题,可能一瞬间怒目相向,暗涌激烈程度如西班牙内战前夕。今天是太平洋的暖风,明天可能就是血流成河。

4、对台湾的爱之深,源于对自己的恨之切

我忍不住想,大陆人对台湾的爱之深,有多少是源于对自己的恨之切?

台湾,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它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的平行宇宙,是一个本该有的中国,一个最好的中国,一个顺理成章的中国。对台湾的向往,也是痛恨加诸自己政治遭遇的反弹。台湾人抱怨,我们便觉得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可对台湾人来说,前有原住民的族群认同,后有日本殖民统治,才构成如今的特殊文化与“台湾模式”,并不能简单理解为中华民国的延续。

最近在大陆热映的《赛德克·巴莱》,媒体宣传为爱国抗日影片。其实,原住民的抗日,源于自身是土地的主人,保护自己的部落,而并不是遗民保卫大清帝国的土地,更不是中华民族抗日史的一部分。赛德克以及其他原住民部落,抗清也抗中,对抗一切针对本民族的殖民强权。看到影片在大陆宣传为“向英勇抗日的台湾人民致敬”,觉得有些滑稽。他们的民族,却成了我们的主义。

5、警察说我们是“国外”来的

话说远了,还说台湾。

在吃完晚饭到咖啡馆的十几分钟步行里,我的钱包丢了,不知道是掉在了路上还是被扒。打电话报警,两位年轻的警察很快就过来。吃饭的餐厅已经打烊,警察打电话协调看监控录像,说:“那麻烦开下门啦,他们是外国来的……”

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的“外国人”身份对他们构成了压力,一种要“弘扬国体”的压力。在餐厅,我第一次在警察陪同下看监控录像。一瞬间的兴奋竟然盖过了丢东西的沮丧。最后警察留下我的电话,说找到了钱包会通知我。

当然,我知道找到钱包的机会很渺茫。在回酒店的路上,司机知道我钱包丢了,说:“你千万不要对台湾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说:“当然。应该是我自己掉在路上。退一万步,哪个城市没有小偷呢?”

台湾人的确很好,温良恭俭让,亲切友善温和有礼。其中有多少是源于大陆人对台湾所投射的期望呢?而他们,正如台湾钱永祥教授所说,“台湾人正在努力做到大陆人所投射的期望。”“换言之,大陆人乃是台湾人的‘有意义的他者’”。

6、许多台湾人怀念日本统治时期

1945年,日本战败,国民政府统治台湾。

当时,岛内人民莫不欢欣鼓舞,觉得终于迎来了“祖国”。因为,在抵抗日本人的压迫时,日本人一句通用的恐吓是:“你们若不愿意做日本国民,返回支那好了。”因此,日本人的压迫越大,台人就越是向往祖国。

然而,如“欢迎国府筹备会”总干事叶荣种所说:“祖国只是观念的产物而没有经验的实感。”当国民政府真正统治,岛民却发现问题多多,在某些层面上还不如日本殖民统治。当时兴奋迎接国民政府的热血青年,在几个月后,就成了反抗国民政府统治的革命领袖。

国民政府,只是“观念上的祖国”。同样的,对大陆人来说,台湾大概也是一个“想象中的祖国”。就我看到的台湾,有原住民文化,有日本文化,而绝不仅仅是未死的民国,更不是未死的中华民族。

如现在还有相当部分的台湾人怀念日本统治一样,大陆人对台湾的“某种乡愁”,也是一意孤行、一厢情愿。

下午,我去了“二·二八”国家纪念公园。

如今,这里已经成了著名的同性恋聚集地。我了解“二·二八事件”,还是在《悲情城市》中。1947年,由台北一件私烟查缉血案而引爆冲突,市民请愿、示威、罢工。后来遭遇戒严、镇压、屠杀,大量意见领袖和市民或伤亡,或失踪,或流亡。

各方统计的死亡人数从800多人到3万多人不等。

7、二二八事件碑文:化仇恨于无形,肇和平于永远

    二二八事件,一直是台湾政治“敏感词”。直到七十年代民主化运动之后,才解禁和平反。我在公园外的石碑上读到解禁后立下的石碑碑文,结尾是:

“勒石镌文,旨在告慰亡者之天灵,平抚受难者及其家属悲愤之情,并警示国人,引为殷鉴。自今而后,无分你我,凝为一体,互助以爱,相待以诚,化仇恨于无形,肇和平于永远。天佑宝岛,万古长青。财团法人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谨立。”

立下石碑的时候,距离二二八事件已经将近五十年。真相和正义迟来了一些,可仍然是正义。在这个六月初的下午,我在台湾,第一次感觉和中国大陆距离如此之近。

ps:离台之前,接到警局的电话,说我丢的钱包找到了。身份证、银行卡和现金都在。台湾的警察叔叔还给我画了一张美食的地图,暴雨中帮我拦车……听起来有点像某个桥段,不过我是真的丢钱包,也是真的找回来了。(泪)
最后编辑mnbvc 最后编辑于 2012-08-08 19:13:03
TOP
9#

原帖由 richard_wagner 于 2012-8-9 12:1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爱碟子肥猪猪 于 2012-8-8 9:46:00 发表
还有,我老纳闷,也不太懂,英国一个快没落的国家,要保留他什么好东西,我们一个在发展的国家(发展得还不错),怎么就都留下了坏东西........照这样......

richard_wagner :
很震驚看到您說我國(发展得还不错)

思想观念的不同?   教育的不同?   不了解真相?
最后编辑mnbvc 最后编辑于 2012-08-09 13:37:2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