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67# hanson681 的帖子
你的问题,就在于,你目前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不能完成从电气属性到声学属性的映射。你贴了后边两段英文引用,正是计算机声学最基础又最关键的一个知识。可能将来你会理解并掌握吧。既然你是态度认真的,那我就多说点。而且我非常鼓励你直接阅读国外录音工程的相关文字记录,即使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材,也是花大钱从国外引进版权再翻译成中文来教授的,而且还存在教师普遍接触不到国外那些教学设备的严重问题。
80年代定义的数字音频框架,为什么是44k,加载低通滤波器不是你说的打折扣,在电气上有原因而且必要的。乐器声学是物理声学的应用及分支,电声学要把他关联起来靠的是时钟电路,有些播放机能在播放过程中变调,改变就是这个基础时钟电路内电流的震荡频率,这个参照系一变,数学上定义的频率重放出来后,还原音调的高度就跟着变了。这个时钟电路质量的 优劣,及决定音准又决定时长的准确性,对应到音乐节拍的精确程度。你说加载低通滤波器是打折扣,好嘛,看看不加载会有什么结果。简单点,就以44k的震荡电流来采样5k物理声学频率,电路上产生两个频率:一个是被采样频率5k,另一个是44-5=39k,39k听不到,粗糙点,的确可以不管他。问题来啦,电路内部的高频噪音无法回避,偏就产生一个39k的电噪音,44-39=5k的另一个电噪音同时产生,5k这个噪音被扬声器还原后是人耳能听觉的。还原音质的性噪比 降低了吧。为了避免电路内部的高频噪音降低音质性噪比,架设22k的低通滤波器,只允许低于人耳极限22k的频率通过,高于他的直接屏蔽。这就是你所指的打折扣。话到此处,为什么说普通cd的44.1,22k的两倍,就是这么来的。这就是你说的打折扣。多的不讲啦,你说你晓得一些声学基础知识,偏又没看到你能融会贯通。至于96,192还是现在的384k,对于弦振动乐器尤其是拉弦乐器,像大提琴,中国的二胡之类振动体长度大的乐器,不熟悉,没有研究过,是哪个采样频率的还原好,我说再多也是白搭。你说是弥补打折扣的遗憾,我就更加遗憾啦。稍微动脑筋一下,既然要假设低通滤波器,又提升采样频率来弥补,这是玩什么矛什么盾啊。不能理解,和谈掌握呢。你引用的英文中提及到人耳听觉up to 18k,我要指出,这个表态不准确,不确切,甚至不 严谨。理性的的说法是,普通人由于年久碍于听力损伤,到了18k“以上”便听觉“迟钝”,而不是up to,对于经过声乐练耳系统训练的人,譬如职业歌唱家,演奏家,那些人的听觉灵敏着呢,普通人又不能理解啦。那些花腔女高音控制她自己声带产生泛音的能力好得很,普通人他也不懂什么是泛音,你说你是懂得,偏就还有这些问题出来。你系统的学一下各种振动体的震动规律吧,再额外学一下心理声学跟物理声学的关系,超过18k的频率就存在心理声学同物理声学的背离问题,低于200k也存在同样性质的问题。最关键的是,映射到你喜爱的电器属性方面上。至于计算机声学,从你表达的文字来看,我只有跑路了。看得出来,正如你所言,你就是个工程师,这个我可不给你打折扣,多嘴啦
我重申一遍,叫你“系统的”来学且看这个交叉学科,不是要贬低谁,我告诉你一个实际,全亚洲最顶尖的录音房在cctv,设备顶呱呱,花大钱买回来的,他那边有过拿录音大奖的作品吗?大陆的录音师要想有点成就 ,都是硬着头皮凑钱出去虚心学去的,还看能理解到什么程度,跨了那么多个学科,所以有些问题一时半会儿理解不了也不丢脸。反过来说,同样的问题也就不值得对一般人讲,讲出来也十有八九白讲。知识结构完整起来,你的这些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就凭你现在所掌握的知识,你还是理解不了,声电系统是电气技术面向声学领域的 应用,不懂声学,从何谈起嘛,而且你还有一个误解,把重采样同更高频率采样弄混淆了,我可以直白的告诉你,对于传统乐器,就是真实的乐器录音数据,重采样的结果,感性的讲是糟糕的,听感上是明显失真的。这与用更高频率采样真实乐器录音进而得到相关的数据,压根不是一回事。自己找答案去吧。进一步,对于非传统乐器,诸如合成器啊,自然界不存在或难以被人听到 有不熟悉的声音,我个人认为,大可以重采样,因为不存在失真不失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