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卡拉扬70年代版柴六) [复制链接]

1#

回复: 版次PK(重要补充:帕西法尔的PDO与PMDC)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7-4-19 23:51:00 发表
如果用相同的音量播放这两张唱片,那么古典之声给人的感觉很沮丧,因为古典之声电频略小。此时的古典之声版,声音有些闷,相比之下,大禾花声音开扬、透明,高、中、低频声音开阔,生动,动态逼真。
不过,把古典之声的声音开大之后,古典之声版有不错的表现,但是低频的量感还是感觉有所欠缺。不过声音比大禾花版更圆润一些,尤其是第四乐章开始的小号,大禾花版的小号声音有些飘忽不稳,也略显发干。
大禾花基本上秉承传奇系列的一些处理方法,或许没有传奇系列那样可靠,但是还是很好听、很hifi的。
这两个版本,我多不是很满意。古典之声不够透明,大禾花不够圆润。
......


俺只有新版大禾花,当时听下来觉得高频上不去、低频下不来,声音非常闷而且硬梆梆,非常不舒服,不知会不会是当时器材没有煲开的关系。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版次PK(重要补充:帕西法尔的PDO与PMDC)

版本比较和器材的关系是非常大的,原本以为我自己的器材是监听风格,能比较清楚反映录音风格(也的确反映了不少),但是近来在对比辛德勒名单OST时候却力不从心了。

辛德勒名单电影原声我手头有两个版本,一是以前买的单独OST,环球德国M&L压片;二是最近泛滥的纪念版大礼包,日本JVC压片;在我家听来M&L和JVC的声音非常接近,差点就要以此做结论了。五一时候拿到朋友家的威信5i+柏林之声系统上一听,才发现差别非常巨大,JVC的声音非常HiFi,高频非常炫,但缺乏厚度,感觉不到琴体,金属味十足,气势逼人;M&L的声音延伸虽然不如JVC,但更加温暖平衡,小提琴充满了木味,形体逼真,表情丰富,听来只觉得忧伤感人。
001.jpg (, 下载次数:79)

jpg(2007/5/10 8:40:54 上传)

001.jpg

最后编辑scfan 最后编辑于 2007-05-10 08:40:54
TOP
3#

回复:版次PK(重要补充:米尔斯坦巴赫无伴奏)

很多老外评论Philips 50周年的声音都要好于老金线版,诸如Classics Today等等

一直很难找到对应的版本比较,比较困惑
TOP
4#

回复:版次PK(新补充:吉尔伯托巴赫平均律)

环球和EMI的中价在音效处理上和正价肯定是不同的,这也是他们为了区别两种价格的措施,反而倒是廉价版有时候为了省事儿,直接使用正价或者中价的制作,当然从严格的意义来说,由于廉价版的制作压片等等比较粗糙和减料,声音会变薄变平不少
TOP
5#

回复: 版次PK(卡拉扬管风琴、钢琴匈牙利舞曲)

EMI其实很早就使用世纪伟大录音这个称呼了,和Reference称呼用于不同的市场。现在一般指的是封面背景为黑胶唱片,右下角带首版LP封面缩小版的新中价系列,这个系列使用了EMI很有争议的ART数码处理技术。

就实际听感而言,ART对MONO录音带来的变化和Stereo是不同的,Stereo下次再谈,先谈谈MONO的处理。

今晚对比的是Busch组的Schubert SQ,死神与少女,版次分别为老版正价(瑞士压片,满银圈)和新美版中价,居然都叫世纪伟大录音。。。

听感上新版使用的ART,噪音减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少,原始LP特有的噼啪声仍然比较明显,但是音色细节却损失很多,整体声音比较闷而紧,反映了高频延伸不够和低频下潜不足,声音都堵在中间,似乎量感有意修多了,把喇叭振得嗡嗡响,小提琴基本只能听出线条,而听不出肉感,音乐发干发涩。

而老版正价没有使用ART,噪音稍多,信息量大增,音色变化丰富很多,声音流畅自然,小提琴、中提琴的质感居然有模有样,令我不敢相信这是1937年的古早录音。大提琴的低音下潜也非常舒服,不再有把喇叭振得发闷的现象。
DSCN5659s.jpg (, 下载次数:31)

jpg(2008/4/17 23:45:56 上传)

DSCN5659s.jpg

DSCN5666s.jpg (, 下载次数:25)

jpg(2008/4/17 23:45:56 上传)

DSCN5666s.jpg

TOP
6#

回复: 版次PK(卡拉扬管风琴、钢琴匈牙利舞曲)

原帖由 江月 于 2008-4-18 9:56:00 发表
不论怎样,新出的布什的贝多芬晚期四重奏还是想买来听听,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耳听为实嘛
而老参考版很久前就卖掉了:'(


可惜啊。我手里的是新版ART,等朋友订的Pearl到了以后做个对比
TOP
7#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近来发现历史录音也有转录非常好的,乐器的鲜活度保留得很令人吃惊
TOP
8#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8-5-6 12:11:00 发表
关于安塞美的三角帽,再补充一点。
我感觉这个录音麦克风很多,很多声音都非常清晰,这直接影响其定位问题。
声音都那么突出,对音乐的表现来说,我觉得不是一个理想选择。
如果一个现场演奏,三角铁像定音鼓那么响亮,你会觉得合适吗?


肯定不合适,以前觉得我家的合并机效果不好,乐器剥离度层次感比前后级差很多,但是现场听多了以后,发行实际上那些乐器剥离度层次感在现场也是听不出的,仅仅存在于录音里面。。。
TOP
9#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昨晚的对比,伯恩斯坦和纽约爱乐的DG版柴六

正价版(M&L)


环保装(EDC)


记得当初第一次听了伯老的柴六大为感动,便想找他的柴四柴五,可惜都已绝版。好不容易等到DG重发环保,便请了一套回来。只是听了其中的四五,一直没有对比过两版柴六。昨晚拿出对比,结果还是对环保装稍感失望。

正价版的全频段细节丰富,声音自然细腻,管乐舒展,弦乐如同丝绸般顺滑,乐感极其好。而环保装的声音就似乎闷了一点,但是比通常理解的DG大禾花声音要通透些,中频犹如大禾花般的突出,线条变粗,细节变少。打个比方,好比一付水彩画被太阳照得褪了色,又用西洋油画笔墨重新勾勒过了线条。导致的结果就是乐器的表现令人感觉换了一个乐团,气氛完全变了,档次降低不少。考虑到环保的价格仅仅为正价的一半,这些缺点也只好忍了。。。
TOP
10#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

环保装出给你要吗
TOP
11#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克莱伯勃拉姆斯第四)

俺第一时间买了纪念版,已有大禾花所以没拆,看来要拆了对比一下
TOP
12#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辛诺波里的曼侬)

砍柴兄说得没错,高价金线声音最好
TOP
13#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福特51年贝九)

为啥俺的听感和两位大哥差这么多?最近正好有朋友借了一套老版给我,如果说老版的声音细腻、细节丰富、质感鲜活,那么新版就闷而枯燥、细节全无,唯一新版占优的地方是低频量感很足,听起来比较“摇滚”

老版:白封面的老参考大盒子5张独立CD,贝九是瑞士压片满银圈
新版:红绿两色的新参考5CD在一个通常装2CD的盒子中,新版荷兰压片

俺的器材里可没有任何DIY东西哦~~~

顺便再说一下前段时间热炒的Orfeo真现场版贝九,一句话,听过以后才能体会李格当年的良苦用心啊。。。
TOP
14#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福特51年贝九)

我这儿整套的里面都是参考的,不过据我听过一些老伟大录音和老参考对比,基本一样,其实封面设计也一样,只是文字一个叫伟大录音一个叫参考而已,和新的伟大录音完全两码事

虽然无法从理论上很好解释,但实际就有这样的现象,甚至于我用一张早年在广州用中价买的标有CDH的科尔托、蒂博演绎法国作品的荷兰压片新参考和朋友的英国压片老参考比,的确还是老参考声音好很多,具体差别就在于老的声音质感保留了更多的鲜活度,而新的就死板很多。。。
TOP
15#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福特51年贝九)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8-6-11 23:23:00 发表
还有,比如第一乐章里的定音鼓,老板发闷,新版比较扎实。
第一乐章,弦乐老版很柔软,细腻,新版略微偏硬,但是在合理范围。
场外杂音 ,老版比较模糊,新版比较突出。


俺和兄的听感完全是反过来的,是否盒子里装错片子啦哈哈
TOP
16#

回复: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福特51年贝九)

原帖由 上山砍柴 于 2008-6-11 23:24:00 发表
顺便再说一下前段时间热炒的Orfeo真现场版贝九,一句话,听过以后才能体会李格当年的良苦用心啊。。。

这张如何?麻烦简述一下?


从整体艺术表现来看,完全不能同李格的“阉割”版比美,说李格“阉割”,还不如说应该给李格颁发古典音乐最佳剪辑奖。EMI的拜罗伊特贝九仍然是当之无愧的富特的最后一座高峰。而Orfeo听上去反而给人一般意义上排练着玩玩的感觉,少了很多的艺术震撼力,音乐出来是软绵绵的、拖沓的和无趣的。
TOP
17#

回复: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福特51年贝九)

俺听老版,细节很丰富啊,乐器的质感可以和很多60年代的立体声录音比美,新版倒不是说它声音硬,而是细节比较少,声音闷,但是量感足、气势猛。糊涂了糊涂了,不谈碟了,球赛马上开始。。。
TOP
18#

楼上的为何不去现场听一次呢?虽然比不上欧美,但要听一次古典音乐会应该不难,不盯着热门场次,票价也不会太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