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舒存 于 2009-10-8 12:26:00 发表 呵呵,偏见难免多少都会有一点的,但说实话,对哪里人都没有很多偏见。从古典音乐喜好的角度来看北京和上海,我说一个具体情况吧: 东艺的朋友告诉说,北京的调查,交响乐爱好者是3000人;我们调查,只有一半。 |
这样的调查本身有点不准确,东艺开张才没几年,我到上海音乐厅、上海大剧院为数不多的几次现场,在门口和一些素不相识的上海本地老乐迷闲聊中得知,他们都对地处偏远的东艺不感兴趣。所以东艺的人数统计并不全面。和北京的统计更加没有可比性。近年来古典音乐现场音乐会,国外的名团很少去广州,但是全国公认的古典乐迷重镇广州,岂是几个统计数据所能湮没的?
要说北京的演出多于上海,我个人觉得并非北京的市场大,阿巴多这次连演四场,亏得全国各地的观众捧场,已经算不上满座。要是只北京本地观众,可能愈加惨淡。而维也纳爱乐紧接着献演东艺,就我和阿巴多LFO的第一场对比,东艺的座位远多于国家大剧院,上座率也绝对高之。为何北京演出多于上海,原因很简单,文化演出是国家控制的,中央机构都在首都,自然是北京近水楼台。上海的演出,都是从北京批得来的,东艺属于保利系统,上海大剧院属于国家大剧院系统。怎么可能下级盖过上级?说上海傻,愿意出高价买名团出工不出力的朋友,多是对实际情况不了解。国内演出场所相互恶性加价竞争是问题的根本。CSO上海之行,本来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现场,结果被一个声学条件出名不好的剧院用高价抢走合同。在这样的场所演奏又让乐手们怎么发挥呢?
另外,对北京的部分所谓资深爱乐者的人品,我很有看法。在此我就不多说了。北京也有像混混那样全国闻名、令人敬重的烧友,地域之分我觉得是可笑而无稽的。哪里都有真汉子,哪里也都有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