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本周又一套“重量级”马勒全集即将发行。 [复制链接]

1#

这位斯威特拉诺夫可是一位超级马勒迷!

斯威特拉诺夫曾宣称马勒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天才。
阿巴多对马勒的认识似乎还没有深刻到这一步。
在对马勒音乐价值的体认这一点上,斯威已经强过阿巴多了。
o(∩_∩)o
最后编辑wangfeng202 最后编辑于 2009-11-23 11:02:13
分享 转发
TOP
2#

要谈马勒录音的音质,一个英巴尔,一个索尔蒂,一个DG伯恩斯坦,一个柏林海丁克。
TOP
3#

原帖由 莱纳 于 2009-11-23 13:23:00 发表
原帖由 wangfeng202 于 2009-11-23 11:06:00 发表
要谈马勒录音的音质,一个英巴尔,一个索尔蒂,一个DG伯恩斯坦,一个柏林海丁克。

费舍尔和Budapest、托马斯和旧金山还有海丁克和芝加哥都应该排在你列的这几个之前哦


哈哈,其实现在的录音师都会认真对待马勒的。立体声时代的马勒唱片录音都不错。
就是那套DG库贝利克,被人说是“录音室里充满了干涩的空气”,其实录音除了有点干以外,其它都很好,尤其独奏乐器音色特别好。
TOP
4#

仔细听不同指挥家指挥马勒的风格,再听录音师的处理,会发现惊人的契合。
Inbal细致精巧,录音也是无比的精细入微。
伯恩斯坦狂放煽情,录音方面就是音场宽阔、动态极大。
早年海丁克温柔淡雅,录音也是同样的温润委婉。
库贝利克自然率性,录音也是同样的品质。
索尔蒂极为雄性,录音也是男人一样的雄健。
TOP
5#

原帖由 莱纳 于 2009-11-25 0:14:00 发表
原帖由 CJ御姐控 于 2009-11-24 23:00:00 发表
原帖由 bhcbhcbhc 于 2009-11-24 19:56:00 发表
怎么没人讲不列兹的.....

神版在此

里面的马三不敢恭维,华丽空洞。倒是他跟BBC交响的那版实在点。


我倒听过早年莱文的马三,好得令人惊奇。
可惜莱文老兄过早被定位、定型,落得今天这样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的状况。
其实当年莱文是当作伯恩斯坦第二被乐坛期待的,如果给他的舞台更宽一些,让他更多涉及纯交响乐的演奏,而不是仅局限于这个大都会,莱文给大家留下的绝对不应该是今天这种感觉。
莱文这个马三非常紧凑,有一种特别的热情在里面,而且把马三的无数个旋律演得特别动听。“花对我说”注入了一种舞蹈般的韵律,有一种奇妙的动感。
最后编辑wangfeng202 最后编辑于 2009-11-25 10:50:49
TOP
6#

坐等DG打个廉价大包,哈哈!

TOP
7#

我说的莱文《马三》就是这个




多美的封面啊!
既画出了马勒在他的作曲小屋里作曲的情景,又画出了《马三》乐曲的内涵和意蕴。
森林,月夜,动物吹响魔幻号角,作曲家在小屋里神游自然、思接宇宙,天使送来鲜艳的花朵!
真正是美极了!
评为最美的马勒唱片封面大概不会有任何异议。
最后编辑wangfeng202 最后编辑于 2009-11-25 14:52:17
TOP
8#

原帖由 仁厚里权少 于 2009-11-26 8:35:00 发表
很久没有看帖子了,回复前面那些兄弟。俺曾经用伯恩斯坦的马六和阿巴多BPO马六对比过,伯恩斯坦的马六虽然说不用马上拿去填海,但也是时间的问题!得罪伯恩斯坦迷了!!


伯恩斯坦过于耽溺,喜欢对个别乐句细加玩弄、品味(最特别的例子就是马二DG版首乐章的第二主题,一字一顿,慢慢地上去,给人的感觉是他老人家恨不得永不离开这个乐句才好),这样的方式使得本来就很长的马勒更显其长,乐曲失去了整体感。熟之又熟的马勒,听伯恩斯坦的版本,听着听着会突然感觉怎么这么长、怎么还没完啊?
我喜欢指挥家把马勒处理得紧凑一些、乐曲整体感强一些。在这方面库贝利克走到了极端,他的马勒演奏速度很快,初听会感觉很多乐句、很多细节展示得有些匆忙,不像伯恩斯坦那么细腻。但是听完后,库贝利克把马勒的每一首交响曲都交待给你一种极其完整的整体感。再回头品味他那种几乎化身为无形的指挥处理,感到极为自然率性。有人讥讽库贝利克的马勒平铺直叙,我不这么看。我认为库贝利克的指挥是一种浑然,一种自然,一种大构架的掌控。李欧梵先生说库贝利克的马勒“得其波西米亚风味”,说得好。
这也不是说我就厌恶伯恩斯坦。指挥家各有特色,听者拿他们互相参照、互相补充,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要不然要那么多指挥家干嘛?
^_^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