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谁能谈谈,切利比达奇为什么很少碰马勒的作品? [复制链接]

1#

原因很简单,马勒的作品和布鲁克纳不是一个类型的,马勒的交响曲更多是个人情感的宣泄,而布鲁克纳则代表了“宇宙的声音”,你说哪个更代表了永恒?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1/22 0:35:29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其实不仅是切利,富特也很少碰马勒(这可能与时代背景有关,马勒是犹太人)。
还有那个“最后的德奥指挥”旺德(照理说他的时代马勒应该早就“复兴”了),巧得是他也是指挥布鲁克纳而著称的(一生至少3次录制或尝试录制交响曲全集)——当然,还是没法和切利比。
TOP
3#

原帖由 chrisspher 于 2011-1-8 12:37:00 发表
原帖由 myshirley 于 2011-1-7 21:32:00 发表
原因很简单,马勒的作品和布鲁克纳不是一个类型的,马勒的交响曲更多是个人情感的宣泄,而布鲁克纳则代表了“宇宙的声音”,你说哪个更代表了永恒?


就一个人类,一个事业上很失败、做人很维诺的人类还写出了代表宇宙的声音?怎么可能?布鲁克纳的东西之所以听上去那么木讷,那是演绎的问题

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布鲁克纳的事业很失败吗?虽然当时多数的听众并不能理解他的音乐(而且指挥可能也不甚理解),但布鲁克纳还是在生前就得到了广泛的承认(而马勒生前主要作为一个指挥家得到尊敬),奥国皇帝把皇宫的一角辟出来供他晚年住,还不能说明问题?至于唯唯诺诺,那是个人性格的原因,和音乐无关(信心过度膨胀也招人厌,如瓦xx)。
至于“宇宙的声音”,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引用来自台湾人钟育乔《我的布鲁克纳笔记》中的一段话: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就像是无边的宇宙,没有尽头也某有终点。外表的学问虽多,但内在蕴藏的哲理更是广大且奥妙,越往后的交响曲,似乎把我们一步步带入宇宙的更深处......,而有关这部分,将是越来越难以用文字形容”
后半句我严重同意,听听切利指挥的布鲁克纳就明白了。
TOP
4#

原帖由 万众 于 2011-1-8 20:22:00 发表
     各有其妙,何必呢……切利指挥谁的作品谁就是高的,不指挥的就不是东西了。

   这么多年了,语录教导我们识别人和事的习惯还是很深八哟。

一个比喻而已, 又何必这个较真。我个人喜欢布鲁克纳甚于马勒,也并不是因为切利的缘故,而是我自己的确就是这种感觉(事实上我可能更喜欢Tintner指挥的布鲁克纳,切利的东西也不是都好,有时的确“慢”的离谱)。
和楼上那位前辈一样,我现在也很少听布鲁克纳和马勒的“鸿篇巨制”了,不过如果一定要选一下的话,我毫不犹豫选前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