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2-12 13:47:00 发表 现在大家手上使用的CD机,绝大多数还不能很好的发挥16bt/44.1KHz这个CD制式标准,不要以为芯片具备24bt/96KHz的能力就可以还原好16bt/44.1KHz的信号,制约芯片正常工作发挥的因素多着呢。 另外CD唱片的制作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损失”,常常容易被忽略或不引人重视,我对比过一些电台限量版的CD唱片,那些市场上买来的正版CD简直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甚至可以认为这些市场上买来的正版CD简直是“垃圾”。许多朋友都听过ABC公司的母带直刻版CD唱片,想想就知道唱片制作生产过程中信息损失的程度有多大。所以为什么老是抓住所谓的“格式问题”不放??个人认为这样是毫无意义的,只要发挥好CD格式的标准,我感说没有几个人能够区分出“更高格式”的声音又好在什么地方。我这里就做过CD与SACD同场对比的试验,一万多的某进口品牌SACD机播放《江河水》SACD唱片,CD机就播放《江河水》普通CD唱片,结果品牌SACD还不如我这台破CD呢,参加同场对比试验的人里面就有大家熟悉的名琴LP兄………… |
CD制作过程中的“信息损失”是很难避免的,母带直刻版CD不是每一张都有条件作的。SACD制作过程一样。你想一下,为什么开盘带声音活声感那么好?就是信息量大无压缩。SACD不是什么终极方案,将来会有信息量更加惊人的数码音源。
如果你在稍微好一点的系统里面多听几张SACD就知道了,不用同一曲目来回比较,非常明显的差距,原因很简单,就是“格式”,质的差别。
我以前用的是SIM Audio Moon Eclipse,也不能算差的东西了,和DCS 的SACD P8I相比,大多数情况下,确实密度感、信息量、动态有很明显的差距。
SACD也有录音很烂的,例如水星的那一批,但是那是小部分,DSD录音的,认真制作的,十有八九把CD远远甩在后面,其实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原因明摆在那里,很多人就是不愿意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