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与CD的区别——以十万元为杠杆! [复制链接]

1#

原帖由 Peterlo2011 于 2016/6/11 14:55:00 发表
讨论了这么久有一句关于你之前引用我对器材说倒退的论点你一点都没提,只把重点留在找错别字里吗?还是你。。。。?!


这个观点是要有先决条件的。
音响器材也算是电子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只能是越来越完美。
问题只是高档音响器材的消费者不多,厂家都不过多投入和发展而已。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6-06-11 17:40:43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6/6/21 12:24:1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Peterlo2011 于 2016/6/3 17:31:00 发表
不觉得倒退是鉴赏水平没到家而已。


这顶帽子扣下来,到是扫倒了一大片哦,呵呵。
如果只是听声音,又或者把音乐当成背景,那怎么喜欢就怎么玩,毕竟是自己花的钱,肯定要买自己喜欢的。
就算吹得天花乱坠,也不需要在意别人的指责,这就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状。
如果音响器材是用于聆听音乐,特别是结构复杂、宏伟的大部制音乐,就来不得半点吹嘘了。
说实话对于古董音响器材真不感冒,无论商家或是使用者如何吹嘘他淳厚、圆润、宽松,但却缺乏速度和动态,对于音乐的还原来说,是残缺的、不完整的。
先不说音场、定位一塌糊涂,常见的小提琴和弦颤奏听不到节奏,更甚是根本听不到,更不要说变奏了都根本没反应。
我没有水平评论作曲大师写这些和弦颤奏的寓意,但对于整体音乐来说,总不可能是可有可无吧?
相对于现场和蓝光来说,明明看到(知道)这段音乐乐手们的弓弦上下翻飞,可在音响器材里却偏偏听不到,难道他们只是作作样子唬弄我们?
对于这样的音响系统,无论价钱有多贵(以眼睛来看音响)、无论(玄学大师)如何吹嘘,都不会接受。
毕竟道理就摆在这里。
TOP
3#

太快了?
经过录音、混音。。。。。。等一系列操作,怎么也快不过现场演奏吧?
现在讨论的不是喜欢不喜欢,而是古董音响器材瞬态反应太慢,导致微动态的丢失继而是音乐元素的缺失。
难道作曲大师们所写的那些微弱颤奏是多余的?
不能完整地体现音乐的音响器材大家会接受吗?
TOP
4#

快过现场??????
TOP
5#

功率放大器有一个指标叫做转换速率(也叫回转率),就是单位时间内电压上升的幅值,单位是伏/微秒。
简单地说就是输入一个卒发信号,功率放大器从零至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
大家可以近似看成汽车的加速度(也就是0--100公里/小时所需要的时间)
我想知道有那个古董功放会标出来?
TOP
6#

不要老拿调教来说事,毕竟物理指标就摆在那里。
瞬态反应这个指标决定了音乐起伏的跟随性,肯定是越快越好,因为他无论如何都快不过音乐。
TOP
7#

不讲物理参数,只谈中庸之道?
音响器材是电子产品还是艺术品?
这不就是玄学吗?
TOP
8#

有没有人觉得汽车的加速度越快越容易出事故?
嗯,技术差的人会觉得。
TOP
9#

还有开惯了拖拉机的人也会觉得。
TOP
10#

那是人的问题,关车什么事?
车能快,人控制他慢就行了。
车不能快,人再努力也白搭。
现在是追求极致,难道要拿辆夏利去参赛?
TOP
11#

瞬态反应速度也一样,音乐快他跟着快,音乐慢他也会跟着慢。
如果瞬态速度慢,音乐快了他跟不上,就会丢失音乐细节。
TOP
12#

原帖由 Peterlo2011 于 2016/6/11 21:45:00 发表
你意思是音响只讲数据,什么都要要求到极致?就是好的音响其他什么都不讲?调教是玄学?避震是玄学?环境是玄学?但是你有一样说的对,hifi是一门艺术。给你点个赞。


音响是一个系统工程,缺了那一样都成为短板。
音响系统的组建又是一个减法模式,物理参数决定了他最终的效果。
也就是说,物理指标就摆在那里,任你如何努力都只是接近,最终都无法超越。
因为以现有的科技,无法做到百份百地还原现场,只能有所迁就、有所侧重,这就是你所谓的‘艺术’。
TOP
13#

想快就快、想慢就慢,一切由自己来控制不是更好吗?
TOP
14#

说了这么多,古董音响始终都有一个问题绕不开,
就是起码某些该听到的音乐细节我听不到,我还能安心坐下来听下去吗?
TOP
15#

这就是听声音和听音乐之间的差别。
还有你前面不是说过fm,mbl可以接受吗,何苦还一条心守着古董音响这个残缺美?
TOP
16#

原帖由 Peterlo2011 于 2016/6/12 0:05:00 发表
你可能理解错了我已经更正,现代机听声音,古董器材听音乐。


这个我不赞同,连小提琴大师柔弦、运弓的细节都听不到,还如何听音乐,如何版本比较?




原帖由 Peterlo2011 于 2016/6/12 0:05:00 发表
而且fm 跟mbl顶班我买不起呀。呵呵。

这个我非常赞同,但起码代表了现代音响器材也有非常全面的,对比不全面的古董音响器材,不单止没有倒退,而且还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TOP
17#

古董器材的确给我的印象是肥朦扮密度,而且个性十足,往往添加了许多唱片本身不具有的细节。
喜欢的人说这是韵味、情怀。
但这始终偏离了对唱片信息的追求。
TOP
18#

原帖由 Peterlo2011 于 2016/6/2 15:35:00 发表
因为hifi在倒退。cd不及lp,数播也不及cd



原帖由 Peterlo2011 于 2016/6/9 3:12:00 发表
1万块的黑胶,秒杀250万的cd音源你信吗?是完完全全的秒杀一点反抗能力都没。


昨天探讨了许多,主要是针对倒退论,而且只是你在行的模拟部分。
至于数码方面,幸亏你没有提MP3和BD,否则真要贻笑大方了。
偏离主题了,我们还是言归正传。
我前面说过,LP要胜CD是要有先决条件的。
而且这只是LP唱片中所记录的原始音乐信息要优于CD唱片,与音响器材的价差无关。
至于数播不及CD,就更不用提了,对于CD的16比特44.1KHz采样制式,现在数播的格式高了去了。
1万对250万太夸张了吧?
可以很负责任的对你说,我手上一台宏碁手提电脑(没办法,高格式音乐文件都在电脑里)外加帕韵pureaudio第一代解码器,加起来也就是5000块左右吧,就足可以把你的万元唱盘打得遍地找牙。
请先别咋舌,你没看错,问题的关键就是所要播放的软件上。
我要播放的软件是电影配乐大师范吉列斯为电影1492所写的原声大碟,第一段电子合成器营造的低频速度快、下潜深、能量足,再配上人声合唱,简直是气势磅礴。
但我要播的不是CD,而是从黑胶唱片上翻录的高格式文件。
这里面有段故事,原因是某次富盛在海印4楼开show,恰好播的就是这段音乐,出来的效果简直使我目瞪口呆。
于是拉下老脸央求峰哥动用了数百万级的器材为我录了这么一小段回家跟黑胶唱片对比,结果发现,不只是我家,十万元级以内的黑胶系统,只要没上主动式零振台,出来的低频都会有所拖沓,就是差了那么一口气。
TOP
19#

回复 201# Real 的帖子

这到不是情怀。
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是立体声模拟录音的黄金时期,留下了大量的经典录音。
碍于当时的技术,只能以黑胶唱片和磁带为录音载体来发行。
等到了数字录音及记录技术发明之时,原始的母带也荒废得差不多了。
你要欣赏那个时期的录音,无论是各方面的原因,导致重播的音乐达不到唱片所应有的信息,也只好被迫接受了。
最明显的例子无论是多高级的黑胶系统、无论是状态多好的唱片,都必须接受间中的炒豆声。
至于高级黑胶系统达不到其应有的表现,其实音响系统的构筑是一个减法模式,无论那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成为短板和瓶颈,能得到多大折扣的表现,就要看调教者的认知和功力了。
但毕竟物理极限就摆在那里,千万不要指望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