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品实 在 2003-2-3 14:27:20 发表的内容 用照相来比喻也是绝对不恰当,正片是光合作用,化学变化的结果,与物理学的模拟完全不是一回事。而声音由始至终的传导完全在物理学的范畴之内,与化学反应的照片没有在模拟方面的可比之处。
唯一可比的是“像素”(不是像数),胶片叫“微粒”(不要乱以为胶片没有“像素”)。 在同一面积的画面上,微粒越细,密度越大,胶片的影象就越清晰。 在数码相机中,像素越多,密度越大,成像也越清晰,数码科技的进步,清晰度达到、超越胶片是没问题的。
但不要忘记,音频不论是数码还是模拟,都是在物理学范畴。 而数码相片与胶片,一个是物理学的,一个是化学的。
请不要再作这样的比喻,会笑死人的!
还有,如果用胶片作比喻,也能证明数码科技厉害。 数码科技能将“好莱坞”在模拟年代黑白的经典电影还原为彩色。 香港“邵氏”的粤语残片被奥洲的一家公司收购之后,通过数码处理后,声音、色彩、清晰度都非旧时可比(无线电视公开作了AB比较)。现在的LP比以前好听了,也少不了数码技术在后面的支持。如果这种支持叫“失真”,那么数码科技就叫“失败”了。
所以,何来数码只是99.9999...9%接近模拟这一谬论呢???
|
这位仁兄最好先搞清楚什么是模拟技术,什么是数码技术再发表意见。将数码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无论数码技术如何发展,它都做不到100%还原的,这不但不是谬论,相反,这可说是一个真理。
还有和数码技术一样,模拟技术都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拿早期的模拟技术来说事是没有比较意义的。
还有一点,各位一提到模拟技术,就用LP作例子,但我觉得LP是以模拟技术为基础,但它不是模拟技术的全部代表。它的缺点是LP自身的固有缺点,而不是模拟技术的缺点。我举一个例子,现在公认的录音的黄金年代的50-60年代,数码音频处理技术还没有诞生,但以当时这批母带为基础制作的SACD好象也没人说它有LP的所谓缺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