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发烧?
记得有一位版主解释过发烧的定义:
发烧——用最少的钱玩出最好的效果!
也可以反过来理解——最好的效果用最少的钱。因为可以不必重复“交学费”。换器材、升级、换用线材……等是交高昂学费的过程。
换句话说,用目前最顶班的器材搭配起来的效果未必好声!而入门级器材如搭配和调教得当,同样可以享受得到相对全面的音乐欣赏要求。再者,由于普通居室听音环境的限制,是升级器材的最大瓶颈,顶班器材是一种浪费,即便是超前消费,更换环境后又是另外一种声音,远离了发烧的本义,除非你有专用的听音室。
发烧分为:音乐发烧、器材发烧、土炮(摩机焊机,也指动手能力、器材和环境调校功夫)发烧。
发烧途径:1、爱乐→土炮→爱材;2、土炮→爱乐→爱材; 3、土炮→爱材→爱乐;4、爱乐→爱材 →校声;5、爱材→爱乐→校声。以1、2收效最快捷最经济。
资深烧友具备因素:
爱乐——判别正确的音声(乐在其中)。
校声——训练听力,调校器材和环境(费神费劲,自得其乐)。
爱材——了解和熟悉器材,热忠玩器材出效果(一步未必可以到位,劳神伤财)。
发烧魅力:发烧无止境,就象音乐一样。不同时间、环境、心态,相同的器材会有不一样的表现,这就是发烧的无穷魅力。
本人的发烧启蒙是在孩提时代,解剖我父亲红灯牌AM收音机开始的,当时还没有FM广播。我很佩服我的神通广大,竟然把播音员弄得无话可说。
真正接触发烧是在95年,朋友的一句“发烧友”开始的。开始寻求“发烧友”的含义,发烧为什么还带“友”?后从朋友那里借得《发烧用语》,《无线电与电视》(93、94合订本)等细细研读起来,当时并未发现一些滥竽充数的文章。
之后,买音响杂志,收听各电台的音响音乐节目,包括周兄、谭生的《〈音响大观园〉、〈音响世界〉》,赵毅敏的《古典纵横》,《老梁谈音乐》,《老易谈雨果》及中央台的《古典殿堂》等影响最深。参加一年一度的各大音响器材展,高级音响器材演示会,见证星海音乐厅落成。
星海音乐厅的落成对我来说是悲不是喜,从此CD在我眼中是塑料不再是音乐载体!不知道4~5斤的塑料在收购站能卖多少价呢?
LP——从收购站重拾的发烧利器,与CD构成滑稽写照,Sacd,dvd—audio的普及,CD的命运将以斤论价!
无奈LP片源少,录音精品更少,发烧从此纸上谈兵……
何以发烧?以何发烧?
做四分频音箱!挑战发烧的巔峰!四分频箱是令喇叭厂汗颜的音箱,国内二分频箱都做不好就甭说三分频四分频了。以我对音乐敏感度和分频器相位失真的调校能力,我想够我连摩带烧一两年……
====================================
游峡
Edited by - 游峡 重新编辑於 2001-10-21 10: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