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砍柴 在 2006-9-10 22:40:56 发表的内容 我一再犹豫,要不要推荐这个作品呢? 我觉得这算不上一个很优秀的作品。我不喜欢标题作品,但是也不反对标题作品, 至少以“长征”为题还是可以的。 但是我觉得关键的是作品没有写好。 整个听下来,感觉比较空洞。 还是那句话,我们的好作品不多,选择很少,而且着作品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所以,还是把他也列进来了。
[upload=jpg]Upload/200691022405514023.jpg[/upload] |
砍柴兄明鉴:兄台之话小弟实不敢苟同,《长征交响曲》实乃一部非常好的作品。
以下内容引自中央院梁茂春教授讲座的内容:
从50年代开始,我们国家,中国共产党提倡革命历史教育,出了很多革命历史的小说如《林海雪原》、《红旗谱》,革命的回忆录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交响乐也要求写革命题材的作品。还有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1957年苏联建国四十周年时,他们的国家交响乐团来中国演奏了肖斯塔科维奇的新作《第十一交响曲》,它的标题《一九○五年》,是革命历史题材,非常成功。我们的作曲家从中获得启发,也写出了一批表现我们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这些题材的作品把我们一百年以来的革命历史全都写进去了。比如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百万雄师下江南》,写南昌起义的《东方曙光》、《八一交响诗》、《抗日战争交响曲》、《长征交响曲》等等。这些作品结构都比较大,比较复杂。但我们当时的思想束缚在于,要求交响乐像革命歌曲一样地配合政治,为政治服务。实际上这对交响曲来讲有一点勉为其难,因此大量的手法在于引用革命历史歌曲,比如要表现伟大领袖毛泽东出现了,就引用《东方红》,表现红军出现了,就引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出现了一些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和一些不太能够发挥交响乐本身艺术特长的东西。但是这些作品里面还是有些比较好的,比如瞿维的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比如罗忠镕的《第一交响曲》,马思聪的《第二交响曲》,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吕其明的《红旗颂》,等等。他们的作品的优点和弱点都很明显。但是这时终究比较集中地产生了一些大型作品。
我想介绍一下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这部作品在技法上还是比较干净的,因为他是上海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就是他指导了《梁祝》的创作。他的作品表现长征的一些片断,我要给大家听的一段是“飞夺泸定桥”,是《长征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是一个谐谑曲。这个作品一共有五个乐章,一个来小时的时间,相当长。批评他的人说,《长征》就是太长了,有点罗嗦的地方存在。这个作品八十年代在德国的一个唱片的销售评比中,被列入了欧洲的十大畅销乐曲。第一个是霍洛维茨演奏的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第二个是贝多芬的交响曲,第三个是莫扎特的交响曲,第十个是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它是进入欧洲的古典音乐畅销市场的作品。我们现在听一听他的“飞夺泸定桥”中的急行军的段落。为了写这部作品,他去长征路上采访,收集民间曲子,他也运用了当时的红军歌曲。(放“飞夺泸定桥”)通过这个片断,可以看到我们的交响乐的创作无论在技法上也好,还是表现上也好,都是有所前进。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马思聪的《第二交响曲》、罗忠镕的《第一交响曲》在技法上比较突出地代表了交响曲发展的一个时代。照理说,这些作品应该是气魄很大的、庄严的壁画式的作品,但是由于当时思想的束缚,在创作当中没有能够达到划时代巨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