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l 在 2005-3-25 18:53:11 发表的内容 拉赫曼尼诺夫(1873-1943)的《第一交响曲》于1897年首演,由醉酒的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Alexander Glazunov)指挥,结局犹如灾难,并招致乐评家的严厉批判。拉赫曼尼诺夫自此抑郁寡欢,其后三年都无法创作任何乐曲。就在他绝望之际,朋友带他去看达尔(Nikolai Danl)医生--一位催眠专家及业余音乐家。在医生的努力下,终于重建拉赫曼尼诺夫的自信心及创作冲动,于是在1900年夏天,拉赫曼尼诺夫开始创作这首《C小调钢琴协奏曲》,此曲后来成为他最受人欢迎的作品。 此曲的第二及第三乐章,完成于1900年年底,拉赫曼尼诺夫本人在当年12月在莫斯科曾演奏这两个乐章,受到演出成功的激励,他在次年春天又加入第一乐章。全曲正式首演在1901年11月9日,拉赫曼尼诺夫将此曲题献给达尔医生。此曲表现出从阴沉的自省走向凯旋式的庆祝,相当程度地反映出作曲家本身走出阴郁的心路历程。第一乐章由钢琴弹出八个森冷的和弦,之后很巧妙地在第一乐章严峻的主要主题与激动的降E大调第二主题之间,利用与两个主题都相关的重复音符动机,来蓄积表现张力。 “浪漫”一词虽已是陈腔滥调,但确实是唯一可用来形容田园风格的E大调第二乐章的字眼。由加弱音器的弦乐伴奏,钢琴唱出精致的阿拉贝斯克旋律,长笛及单簧管编织充满渴望与微弱热情的悠长旋律。拉赫曼尼诺夫以狂想曲式的自由来处理主题意念,创造出充满幻想的高潮,但却又以宁静美丽的终曲作结。第三乐章中,无论是钢琴或管弦乐的编曲,都生动而充满活力,和柴可夫斯基最精彩的作品不相上下,但只有拉赫曼尼诺夫能构想出这一乐章著名的第二主题——带有“东方”色彩的素材,后来改编为《满月下空荡荡的臂弯》(Full Moon and Empty Arms)一曲,非常流行。终乐章从开头激动不已的兴奋情绪一直到结束时,都表现出强而有力的乐风,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C大调,将C小调的气氛一扫而空。 作者:泰德·利比 以上供各位参考。 |
第2乐章描述的太神奇,NND自己就是不知道如何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