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小提琴、大提琴时,什么叫做质感? [复制链接]

1#


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三日       (63期)《驰宇音乐风》讲稿    

音像之弱信号再现力和质感
  顾名思意,"弱信号再现力"这一指标是指系统对音源中所包含的弱小信号的放大再生能力,同一张CD唱片,在不同档次的音响系统中播放出来的音像会有很大的区别,这不仅反映在声音结构的完整性与音素的清晰度上, 同时也反映在音素的丰富性上,也就是说在高档次的音响系统中能听到一般系统所不能反映出来的音素和音乐细节,这主要是高档系统有极高的解析力,能从音群中分离解放出一仳音素,但还存在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那就是高档系统信噪比高,对弱小信号有优良的再生放大能力,以至于能从信源音群中原封不动地把弱小信号重现出来,而对于一般系统来讲,这些弱小信号早已被系统的噪声所淹没了。另外,由于音乐源中的弱小信号多半表现在钹、、三角铁、沙铃以及小提琴的高音泛音区,另一个极端是贝斯吉它、低音提琴之类轻微的节拍性背景BASS,因此弱小信号再现力与系统在高低两端的放大能力有关,既然弱小信号的再现牵涉到多种原因,又与音像丰富度有关,所以单独把它作为一项指标列出。

  一个信号源软件里到底包含了多少弱小信号,如果一个人本来对它就是陌生的,而又没机会去欣赏辨别,那么这个人将永远不能知道,但如果经常参与并聆听经过从多权威人士认可的优良系统中播放出来的音乐,便会逐渐地有所了解。这里还有一个见多识广的问题存在,否则,自己心目中认可的"优良系统"其权威性本来就不够,在一些指标上(包括弱小信号再现能力等)与真正的HI-END系统有一定差距。包含相当多弱小信号的音源软件在不同档次的音响系统中播放时,弱信号还原的表现相差很大。在一套高档HI-END系统中,一是能基本无遗地重现弱信号,二是能保真地放大这些弱信号,并且不产生可以听得见的畸变,两者有同等的重要性。这种系统放送的音乐,不仅音像丰美 、音场生动、而且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乐感的提高。对于资深、勇于进取的烧友来说,在这方面都积累了深刻的体会。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物质感"

  物质感也就是烧友们常说的质感,是指听者对音场中各个发声音体所具有的物的形状和质的感受程度。物质感的提出和建立,标志着HI-END系统再现音像的水平达到了更高层次,以往一些音乐爱好者所满足折高解析度音像是一幅幅丝毫必露、细致无比的工笔画,就象用成千细线所组成的鸟的羽毛、人的头发或睫毛,色彩也很绚丽,但是它们多半是一幅幅最清晰的相片,或者说是一幅幅现实的演奏场景,应该很清晰地从个别音素中辨别出发声三维边界外形以及质量与密度特性。比如,歌唱者嘴的张合形态、舌头的湿润程度、弓弦的粗细和材质、鼓的大小和皮质、萨克管的键和管中的积水、人在舞台上的移动等等。又比如,如果音像场景在郊外果树林里,那么一阵风吹下一个熟果,可以从其真实的落地声体察到这个果子的大小和质量。要获得好的物质感 ,音源软件与放音系统对音素本身有更好的空间定位与准确的疏密度以及更深层次的解析等是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说质感好的系统能在一串时间流中精确再现出信号源音素中本身所存在的抑、扬、顿、挫、虚、实、真、薄、厚、空、实以及气韵、风韵等。而一般器材是平铺直叙地发出相对单一的声音,从而丢失了很多上述的细节、动态变化的丰富程度以及起承转合之类既自然又微妙的东西。由此可见,物质感是建立在极高的保真度与解像力基础上的产物。物质感的突出意味着发声体不再是音像空间中简单的点源、线源和面源,而是被发声体周围分布的一群更细的、有一定的密度分布与明暗过渡、有准确的动态变化的因素元包裹起来,形成一种明确可辨的、有质量特徽的三维物体图象(发声体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物质感意味着音像空间中音素元的细分化以及再分配。

  回顾HI-FI器材的发展史,近十多年来国际音响系统设计家及权威评论家所关心的质量热点大致可以说经过了三次发掘,第一次是发声的气势问题,追求"三大",大音量、大动态、大音场,为保证器材有强大的功率供应,不惜投入巨资搞大变压器,大电解电容做成重型坦克式的功放;第二次是重视HI-FI音质中的音乐性内涵,认为乐感是音响重放音源的灵魂,器材设计与使用搭配首先保证有体现艺术价值的音乐感,HI-END就是由此而提出的;第三次则是90年代开始的,这就是重视音像的物质感,使演奏现场回归其真实和自然。这方面首先出现的是美国天价CD转盘和D/A转换器WADIA 7 和WADIA 9,由于其D/A转换系统的特殊设计使音像结构产生了实物感,日本则更有后来居上之势,比如DENON DPS1、DA-S1、PRA-S1、POA-S1 CD转盘、D/A转换器、前置放大器和功放系统、ACCUPHASE DP90/DC91 CD转盘的D/A转换器,C-290前级、A-50双功放以及SONY的天价高级分体CD机等一批最新高档器材,都已转换了设计思路,从重线条雕刻走向重实物感、重质量感的音像设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