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的文章里这么说过
没错﹐如果以一般的讯噪比或动态范围的定义来看噪音底层﹐LP的确不如数字软件。可是﹐当他更进一步分析时﹐却发现事实并不是如此﹐就以「火战车」为例﹐LP在500Hz以下的频域噪音的确比数位软件还大﹐那是因为炒豆子杂音与沟槽摩擦杂音所致。可是﹐从2kHz-10kHz之间﹐LP的噪音底层实测值为-96dB﹐远低于数字软件的-88dB(数值越大表示噪音越低)。这代表什幺意义呢?代表当实际聆听LP时﹐聆听者所真正感受到的动态范围还比CD更大﹐这样的结果恐怕不是CD迷所能够接受的。理论值与实际聆听大不相同一般人总是以为数字软件的讯躁比高达96dB甚至100dB以上﹐动态范围也是那幺高﹐而LP所标示的动态范围总是几十dB而已﹐二者之间的胜负很清楚。可是﹐数字软件的那些高讯噪比或高动态范围仅是「理论值」而已﹐实际测试时﹐数字软件的噪音底层竟然不如LP低。此外﹐LP的动态范围也不是那幺不堪﹐事实上它只是在500Hz以下受到先天噪音的影响﹐500Hz以上问题并不大。这也是为什幺有LP迷总是说他们可以听到比CD更多的微弱细节的原因之一﹐因为LP的噪音底层比数位软件更低。或许您会怀疑﹐难道LP唱片那些杂音不会遮盖音乐细节吗?有些人的耳朵(或大脑)对这些规律性的杂音噪音有自动滤除的功能﹐这也让LP迷可以听到更多的音乐细节与「实际上」更大的动态范围。相对动态LP胜过数字软件为了更进一步确认LP的实际聆听动态范围﹐Christine Tham一小段一小段逐一比对﹐发现如果论最大声与噪音底层之间的范围(一般所谓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数字软件的确大过LP。但是若论取任一个波形上的二点来做dB的强度比较(他所谓的相对动态Relative Dynamic)﹐则LP胜过数字软件。或许读者们不了解这二者之间的差别﹐简单的说就是:当我们聆听音乐时﹐并不是随时都在听音乐最大声与最小声之间的动态范围﹐一般人也不会将音量开大很大来听﹐所以理论值的动态范围并不是那幺重要。更重要的是随时听到的「相对动态」﹐这才是让音乐活生生的重要来源。在相对动态方面﹐LP的表现胜过数字软件﹐这也是许多LP迷并不觉得CD动态范围胜过LP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