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巴黎交响乐团”后记 [复制链接]

1#

李如一:顶尖乐团的专业性——巴黎交响乐团
--------------------------------------------------------------------------------
http://fm974.tom.com2004年11月10日13时56分来源:南方都市报李如一  


说到底,还是专业性的问题,哪怕是演奏了过亿次的曲子,也要像是第一次演奏那样激动与全神贯注。恐怕这才是顶尖乐团与三流乐团的最主要区别。    ——李如一


  


  巴黎交响乐团的演出结束了,笔者只听了第一场,事前主办方所标榜的“最高规格”没有令乐迷失望,这场以法系音乐为主的音乐会在曲目安排和演奏完成度上都为我们(乐迷和广交)设立了极高的标杆。


  外国音乐家来中国演出,往往都喜欢特地安排一些中国曲目来讨好中国听众。巴黎交响乐团未能免俗,但其选择却有别于常规的“以西洋乐器演奏中国旋律”的流行俗例(如《梁祝》、《黄河》、《平湖秋月》等),而选了当代作曲家盛宗亮的作品,总算是带来几分新意,也让大部分保守的古典乐迷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一些较不一样的作品。不过这位在美国以其英文名Bright Sheng闻名的华人作曲家的作品颇令人失望,初听之下还以为是上世纪初的曲子,同去的朋友问此曲“是否前卫”,从音乐史的角度看,这首写于二十一世纪的乐曲实为复古。故意的复古有时或是风格,复古而不自知者,只能说是闭目塞听、不思进取了。


  都提耶这位作曲家,恕笔者孤陋,之前毫无了解,故略去不提。


  三阙拉威尔(Maurice Ravel)作品令人心醉神迷。世人爱将拉威尔与德彪西并举,但两人的风格气质实相去甚远。而所谓“法国式的精致与浪漫”,在拉威尔的作品中才有最好的体现。拉氏素有配器大师的美誉,酒神下凡般的《圆舞曲》(La Valse)可为佐证,只是不知为何,听完之后我更加怀念格伦·古尔德(Glenn Gould)自行改编演奏的钢琴版本。压轴曲《波莱罗》稳健而恢弘,只是此曲太深入人心太容易讨好,掌声该给拉威尔本人,而非巴黎交响乐团和艾申巴赫(Christophe Eischenbach)。


  巴黎交响乐团的音色有如丝绸锦缎,合奏紧凑稳健,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也是所有到了现场的乐迷都能体会到的,在此不赘。但特地要提出来一赞的是第一大提琴手的表现。他是全团惟一整场音乐会都在燃烧的人,哪怕是最机械重复的乐段(如《波莱罗》Bolero的反复拨弦),也有那种入定般的忘我专注。琴人合一的境界,不外如此。通常说“琴人合一”都只适用于独奏家,而这位大提琴手作为一整台巨型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仍能做到如此,倍加令人钦佩。


  说到底,还是专业性的问题,哪怕是演奏了过亿次的曲子,也要像是第一次演奏那样激动与全神贯注。恐怕这才是顶尖乐团与三流乐团的最主要区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