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片速递! [复制链接]

查看: 706534|回复: 2182
1#

穆特的市场号召力真是无人可比。能够让DG这样精明的大公司,在生前就频繁炒冷饭赚钱的,唯有穆特了吧。

我记得阿巴多都没能达到这程度,最近10年,阿巴多的冷饭似乎也就是dance那一盘,穆特的冷饭,Romance、Beethoven、斜坐在长椅上那个、再加上这张,粗略算已经这么多了。这还不包括她和卡拉扬的硬盒包子、纸盒包子,以及豪华无比的大包子。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10/4 14:39:49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其实我对穆特一直有好感,虽然有些唱片比较做作(比如与Previn搞的慢到极限的老柴,比如最新版的泪眼婆娑的勃拉姆斯奏鸣曲),但是穆特是当今乐坛一大片干干净净、小心谨慎、铁了心不冒风险的演绎中,难得的,愿意发出自己声音的艺术家。别人我不敢说,穆特的唱片,听几句就知道是她。

穆特这种演绎,用在现代派曲目上,最合适不过。我们确实需要添油加醋的、极度浪漫的、言之有物的声音。干干净净 + 现代派 + 极度通透的DDD录音,不是音乐,是酷刑。
TOP
3#

原帖由 chrisspher 于 2014-4-17 23:19:00 发表
DG的新录音两枚


姨母这是第一次正儿八经的舒伯特吧(之前似乎是没有,或许有艺术歌曲伴奏?)。从5CD判断,八成又是现场录音了。以姨母的辈分和他的日程表,已经不大可能在录音室和小他30岁的制作人一起鼓捣了。虽然我是巴伦的拥趸,但是舒伯特?还是算了吧。我对重手的、哲学的、一惊一乍的舒伯特敬而远之很多年了,Zacharias在EMI的一套廉价始终是最爱。





TOP
4#

二线小公司采取艺术家分成、拉赞助、加价、现场录音种种手段勉强生存。环球的这些新片,不加价,签约大牌,还录音室制作,还主流曲目,这能收回成本吗?一直没想通,这不是做一个赔一个?
TOP
5#

原帖由 chrisspher 于 2015-1-14 17:49:00 发表
赞。。。能让DG连发三张非主流碟的小提琴家很少见了。不过新专辑曲目有点不大丰盛。
现在口味被Decca那种85分钟的新碟撑大了,感觉要是那个新碟不超过60分钟简直跟抢钱一样。


个人不喜欢超过70分钟的CD,过于饱和,听到最后总是不舒服,没有那种一气呵成的感觉。反而是过去那些50-60分钟的刚刚好。其实我对LP夹克包子里面30-40分钟的都没意见,听起来一点儿负担都没有,特别惬意。


村上春树在哪本书里也说过类似的话,针对普朗克的,十二分赞同。
TOP
6#

他说,普朗克的音乐(特指钢琴),用78转播放的时候,惊艳,余音绕梁。现在CD一张压进去80分钟,近乎暴力地摧毁了普朗克。言下之意,这类音乐,本来就应该倏然而来,倏然而去。

对此,我100%赞同。同样的感受,对我来说是玛祖卡,听全集的话,对玛祖卡来说是毁灭性的。其实肖邦的大多数音乐都如此,叙事曲1-4一股脑听下来,全毁了,谁弹都不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李赫特大名鼎鼎的勃拉姆斯奏鸣曲1-2这张名片上,听到最后阶段,坐如针毡。
TOP
7#

波哥正好没收全,来的正是时候。不过按DG一毛不拔的路子,这个盒子里使用原来封面的概率不高啊。。另外,从什么时候开始,各大公司对活着的、且有合约在身的超级大牌开始打包了?
TOP
8#

希望如此啊,毕竟和意大利、希腊版本的包子不一样。

波哥、皮雷丝(包括老公杜梅),这算是光荣退休了?难怪可以名正言顺complete。
TOP
9#

阿巴多没了,姨母在欧洲真是帝王待遇,乐团随便挑啊。不过即便是姨母,如今也不能享受录音室待遇了,他近期的贝多芬、舒伯特,包括上面这个,都是live录音了。说来说去,一个没有新东西的行业,注定要老去。有多少人愿意听这么多马勒9呢,反正我是提不起兴趣,我承认版本有差别,但是这差别也太小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