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剛入手Decca Esoteric CD [复制链接]

1#

每个人的消费观念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对某个事物的喜爱程度不同.有人觉得买100元/张的原版就是贵了,有人觉得买10元/张盗版也没必要,下载就可以.有什么可以唧唧歪歪好争论的.

SACD没有在市场成功并不是因为日本厂商把价格订在50美元/张的原因.它在美国厂商把价格订在20美元以下/张的时候就已经失败了.

所以觉得贵,自己多赚钱.其他都是废话.
分享 转发
淘宝上面出些碟,欢迎看看  http://shop34901335.taobao.com
TOP
2#

如果多声道是SACD可以成功的必要条件,那么SACD是可以倒了.

首先DSD并不比24/96 PCM保真度高多少,更比不过24/192, 需要多声道,普通DVD,或者DVD-Audio就可以实现.大部分普通用户家庭并不具有多声道系统,即使是具有家庭多声道系统的用户,那么连接多声道系统的也是DVD机,而不是CD/SACD机.多声道的制作和回放要比双声道麻烦的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老牌的发烧片厂商,例如analogue production, mobile fidelity仍然只发行双声道的SACD.

如果只有在发行新录制的多声道作品才能发挥优势,而再版经典双声道老录音就得到诟病的话,那么SACD又有多少市场前景?和无数的经典老录音相比,每年值得购买的新录音又有多少?请问究竟是买音乐内容,还是买录音格式?

至于把老录音重新remix成多声道,那是哗众取宠的做法,没有市场的.丧失了原来韵味的再版老录音向来就没有多少市场.只有那些原来就是3声道,4声道录音的作品,才值得特地制作多声道.如果在再版老录音上,音质没有优势,只能靠多声道和新录音,那么SACD的确没有前景,因为前比不过普通CD的低价格和易用性,后比不过blu-ray的更高规格24/192多声道,以及网络下载的必然趋势.SACD的优势究竟在哪里?除了让Sony多收些版税,唱片公司可以不让普通用户拷贝,但对普通用户而言,你有得益在何处?

所以,认为没有多声道就不值得购买SACD的想法,其实不是在支持SACD,对SACD的认识也是完全片面的.
淘宝上面出些碟,欢迎看看  http://shop34901335.taobao.com
TOP
3#

原帖由 linnsondek 于 2009-12-23 20:59:00 发表
Solti 指环全集?会有市场吗?真替发行商捏把汗!


那个限量1000套,800美刀/套.买的人还是有的.不过估计就是不限量,也就最多卖出去1000套了.
最后编辑Raxel 最后编辑于 2009-12-23 22:50:50
淘宝上面出些碟,欢迎看看  http://shop34901335.taobao.com
TOP
4#

原帖由 小麒麟 于 2009-12-23 20:08:00 发表
你不用问我,我也不想再和你讨论,昨天你的诛心之问,对我很冒犯;更何况你对现下多声道设备销售的了解都有限;至于强调某些厂商只生产双声道,嘿嘿,OUT了吧?Sam Cooke最新的多声道SACD都不知道也就算了,你就不会去sa-cd.net查一下Mobile Fidelity    Analogue Productions

论爱乐论到收入水平,真的很让人倒胃口。
我就不明白,第一次和你换帖,你质疑我是否人在美国,这一次又来说收入水平,查户口你也不应该这样查吧?说我人在美国,收入本来就不成问题;就算你真的不了解我,我的email和常用笔名自1994年中文互连网开始,就一直是固定的。你可以检索出大量我个人的大量信息。要查户口诛心之前,你可看好了对手。


收入和可支配支出不是等同概念,了解一下经济学.物品的价格当然和消费者的收入,以及喜好程度当然有直接关系,人家在评论SACD的时候,你冲进来说的是价格贵,说是宰人,难道你讨论的是音乐吗?可笑的言论.

Esoteric的SACD在日本的定价就是很正常的水平.Sony的SACD北美定价20美元/张,但在日本发行的时候就是5000多日币,怎么样了?这个问题能单从音乐来讨论吗?你可以议论价格,别人不可以议论收入,可笑的霸王条款.

你知道什么是重新制版吗?唯有把原来的双声道,硬性改成多声道才是重新制作吗?你知道remaster和remix的区别吗?

呵呵,纯粹宰人的公司。

虽然是限量版SACD,但它的制版并没有多声道的内容,仅仅是双声道的SACD,
但以一张SACD就要价60-70美金的做法,用贪婪无稽来描述一点也不过分,建
议对这家公司的SACD全面抵制。


可笑吗?SACD的价格还要根据双声道还是多声道来划分.

至于是否讨论,注意这个帖子本来就不是你开的.其实你的帖子才是典型的thread crap.你上过北美论坛应该不会不知道,在国外论坛早就被删帖了.只不过这里管理差,所以还让你废话.
淘宝上面出些碟,欢迎看看  http://shop34901335.taobao.com
TOP
5#

原帖由 小麒麟 于 2009-12-23 20:08:00 发表
论爱乐论到收入水平,真的很让人倒胃口。我就不明白,第一次和你换帖,你质疑我是否人在美国,这一次又来说收入水平,查户口你也不应该这样查吧?说我人在美国,收入本来就不成问题;就算你真的不了解我,我的email和常用笔名自1994年中文互连网开始,就一直是固定的。你可以检索出大量我个人的大量信息。要查户口诛心之前,你可看好了对手。


真搞笑,和我谈过去,Raxel这个笔名我也是从94年开始用到现在,但希望说明什么问题呢?我身边从94年开始拨号上网的多了,现在才知道,这也算资历,值得一说. LoL
淘宝上面出些碟,欢迎看看  http://shop34901335.taobao.com
TOP
6#

顶楼开贴分享买到的SACD.

你进来就说唱片公司宰人,如何不值.然后又说人家是要推销.

人家只能回复

你不是有货在手,为什么还这样胡说八道?

利益申报: 小弟拥有这些SACD,但不是在做CD买卖
见议阁下去问朋友借来欣赏,否则所说的一切也是纸上谈兵,毫无说服可语                                


请问你这个是在讨论音乐吗?究竟是谁小人了?

你除了说SACD要做成多声道,其他也没见你说过什么呀?在这个帖子里面,你哪部份讨论音乐了,贴出来给我看看.

在美国怎么样了?美国价格水平和消费水平是比日本低呀,所以许多CD和SACD的定价就是差许多.客观就是这样.

你在美国一定也上过论坛.也都是这样到处thread crap的吗?
最后编辑Raxel 最后编辑于 2009-12-24 13:51:48
淘宝上面出些碟,欢迎看看  http://shop34901335.taobao.com
TOP
7#

原帖由 小麒麟 于 2009-12-24 22:31:00 发表
很让您失望,我在sa-cd.net的相关言论不仅没有被删,而且引起很大的共鸣和进一步的讨论,最后好像连北美经销商的人都要出来澄清说,他们没有price gauging;只是主持人的话,很多人不信。

从你帖子的内容看,你根本就没有理性思考的态度(就看你一开始的诛心,随后的狡辩什么可支配收入,我这两个月买入环球出版的50多部歌剧全剧,你自己去算我能支配多少吧!),也没有及时的消息渠道(就是不说你对多声道SACD现状的无知,你知不知道过去两年所有Sony的中低档家庭影院都是带SACD播放的?反而是高档系统开始放弃了SACD而改而采用BD),那就只好让你继续愤怒去吧。

你诛心在先,动怒在后,这多不好?保重身体吧。


你可以自己开贴讨论SACD的售价,质疑某些公司的定价策略,这都没有问题,但在别人开贴推荐,分享自己软件的时候,你煞风景地冲入,责问,质疑别人的判断能力.那就是thread crap.

所以你上面的回复,和我对你的质疑,并不是同一件事情.

同时不要把sa-cd.net搞得好像很大,很有影响的SACD网站,其实他就是一个纯粹为了个人兴趣,私人建立的网站,当时他建sa-cd.net之前,在Audio Asylum找大家帮忙测试网站的时候就彼此认识了.所以你不要这里来和我谈这个资历.

千万不要来和我谈Sony对SACD的支持,他们的软件部分已经完全退休.Sony PS3最新型号不支持SACD.就是他们对SACD态度的最好说明.低端机所谓带多声道输出的型号,也是在市场上不值得一提的角色.上不能吸引高端audiophiler,下不能吸引普通用户,因为除了古典类软件,其他类型的软件每年发行量屈指可数.你知道古典类软件,包括CD在内,在美国市场占每年软件的销售量才只有多少?

每谈到SACD.急吼吼到每个帖子里面重申SACD没有多声道不值得购买的是你,不是我.你还是多歇歇吧,要说玩SACD,你后来了N年,要说对它的认识,也是井底之蛙而已.
淘宝上面出些碟,欢迎看看  http://shop34901335.taobao.com
TOP
8#

原帖由 小麒麟 于 2009-12-24 22:31:00 发表
真的没有必要谈这个,因为我不在国内发展,你不了解不算什么错。作为海外某大型新闻网的创始人和前CTO(刚刚被香港于品海收购,相关消息从这个线索开始就很好检索了),我对海外中文互联网发展的贡献和相关的资历阅历,自然不是你这种拨号上网就算数的阅历可以比较。

我来这,只想谈爱乐,谈唱片,和相关的内容和技术,这类话题就此打住,只是希望你不要动不动就质疑别人的动机收入这类无聊的话题。我无意间说到在美国的连锁店Border现在还可以买到SACD,你就用“号称身在美国”来质疑,你要证明什么呢,证明你比我更了解美国?这是什么讨论态度呢?

你要觉得这样谈爱乐很有意思,我还真无意奉陪了。


这个就是你小眼看人了,我现在在国内,只是因为我近1,2年回国发展.所以我对你前面对美国的情况,不够了解表示质疑.就是因为在美国,你以为了不起,所以总是以为高过别人的口吻来评价别人的话题.喜欢用对岸来评论这里,不是吗?觉得这里的观念老土,信息没你通畅不是吗?可以和你说这里在海外,和经常两边走的人很多.你的水平也只是最多也就是自以为而已.贻笑大方的.就凭你现在在到处说SACD,就说明你消息非常滞后了.
淘宝上面出些碟,欢迎看看  http://shop34901335.taobao.com
TOP
9#

By the way,有空就多谈谈SACD,不是空的,到每个讨论SACD帖子里面谈什么有没有多声道,价格高了,不高的.这不是在谈论音乐.

如果你觉得多声道是必须的,你可以说说就经典的老录音,原来是双声道发行的,被remix成多声道之后有多少是成功的.有多少是不成功的.

不过提醒一下RCA系列的话不属于你可以举得例子,因为它们没有经过remix.凡是带有3声道的,都是原始录音就采用3声道的.并且RCA系列里面还有一些是只有双声道输出的.即使写了有SACD Surround,那也只有左右声道输出,因为工程师认为保留原始音乐才是最重要的,我想这个你也一起批判一下吧.

到底是严谨地的对待原来的聆听版本,通过remaster提高音质重要,还是盲目的remix,换成大家不熟悉的多声道版本正确呢?许多音乐DVD都是remix成多声道的,与之相比,SACD优势又在哪里呢?

盲目地喊没有多声道就不值得购买SACD.那肯定是会遗失很大一批精品SACD.还是重复,你买的是音乐内容,而不是音乐格式.现在录音质量好,但音乐内容不耐听的CD和SACD很多.但经典老录音,重制的好的并不多.

许多双声道SACD,哪怕经过remaster达不到现在新录音软件的质量,但关键是如果它是你能够获得的这张专辑的最佳音质版本,那就值得购买.

根据内容选音质,还是根据音质选内容?
最后编辑Raxel 最后编辑于 2009-12-25 10:46:50
淘宝上面出些碟,欢迎看看  http://shop34901335.taobao.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