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还是严肃对待音乐,知之为知之,没有亲耳聆听过,勿妄加武断的评论为妙。
以第一张CD,1943年4月25日下午的音乐会,翁婿合作NBC伴奏的老柴《降b小调一钢》为例,这个录音最早出现在托斯卡尼尼大全集中的Gold Seal,但两相对比,此次新力的制作一改往日旧版中声音发闷、乐队细节不清楚的面貌,音效跃上一个新的台阶。CD2-7则是文献级的霍洛维茨1949年1月到1950年3月之间的三场卡内基音乐会现场录音,音源来自于当年霍洛维茨自己录制的档案录音母带,这三场音乐会当年既未作现场录音转播,也无唱片公司录制档案,所以霍洛维茨的这套录音就显得弥足珍贵。奇妙的是,数十年过去,这套录音存放在霍洛维茨家中的仓库里,被他自己遗忘了,直至80年代中期,在整理家务时才又被发现,霍洛维茨听了之后感慨万千,因为其中很多曲目,他从此再也没有演奏过。当年,这套母带被新力拿去,挑选了其中很少的曲目发行了一张CD,名为“被重新发现的霍洛维茨录音”,很多老乐迷应该还记得这回事。然而,此后,母带中其他的大部分录音从此再次石沉大海。直至30年后的今天,这些录音才得以完整地面世。这样的盛举,无论如何也值得庆幸。何况,母带保存得非常完好,技术人员修饰母带和转录的技术也非常完美,今天听来,这些录音完整地再现了霍洛维茨壮年时期的非凡艺术风貌。克莱门第的《A大调奏鸣曲》、门德尔松的《无词歌》No.33,35,40这几首卡巴列夫斯基的《前奏曲》、l李斯特的《Valse Oubliee》、巴伯的《奏鸣曲》等等基本上都能反映出一个与后面我们所熟知的霍洛维茨不一样的面貌:更大幅度的力度和色彩变化。其中,霍洛维茨自己谱曲的《卡门主题变奏曲》更是有两个录音,这个曲目可以看出霍洛维茨在当年为什么冠盖群雄的实力。
好好地欣赏这些音乐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无端的烦恼真是不可取。武断地陷自己于音乐大门之外,更是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