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4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前级大测评:试听新德克、欧博、艺术家、凌氏作品、麦丽迪、天进... [复制链接]

查看: 4458821|回复: 1690
1#

于老师来指导很有意义,最好E版把各台机器的设计师都请来和大家交流交流,谈谈他们的设计理念,对音乐与音响的理解,回答大家的相关疑问。设计师对他们的产品是了解最多最权威的。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2/3/28 19:44:36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作品一号是凌君彦先生个人设计制作的一个新品牌凌氏作品中的一个作品,严格意义上来说和新德克这个品牌没有关系。

只是说老凌以前是新德克的创始人,现在还是其品牌持有人,现在的凌氏作品是他新创的另一个品牌和事业。
最后编辑johnleeh 最后编辑于 2011-11-27 11:44:46
TOP
3#

作品系列主要为熟悉的朋友手工订制,因为老凌的调声理念和选择,大量使用古董零件和古董线,古董单元,这些东西他本身收藏和保有的就少,用完了就不做了,所以量很少,时间很长,价格也比较高。

新德克的产品因为量比较大,考虑到成本,批量和售后等因素,显然不能使用这些古董元件,用了消费者也会觉得不理解的。
最后编辑johnleeh 最后编辑于 2011-11-27 11:42:13
TOP
4#

原帖由 残剑831 于 2011-11-27 15:35:00 发表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11-11-27 11:34:00 发表
作品一号是凌君彦先生个人设计制作的一个新品牌凌氏作品中的一个作品,严格意义上来说和新德克这个品牌没有关系。

只是说老凌以前是新德克的创始人,现在还是其品牌持有人,现在的凌氏作品是他新创的另一个品牌和事业。

就从新德克二十周年解码的表现上看,老凌的较声是有其独到的理解


新德克作为一个企业生存,肯定要考虑到市场各个价位和各种口味的需要,不同档次的产品有不同程度的妥协或者说针对性。老凌个人作品更多带有个人兴趣之作的意味,个性和气质更突出和纯粹些,对成本上的考虑也少,因为不需要量产(基本上每个品种不超过10台,少的也就只做两到三台就没了),使用元件上的顾虑和束缚也更少些。接受对象基本上是以前就喜欢新德克产品,又希望器材能更加不妥协些,老凌的风格表达得更浓烈些,预算上宽松,时间上又不着急,等得起的人,因为老凌是边想边做边改,推出一样东西很慢,也没有时间表。更多是熟悉朋友间的唱和,图的是个乐。
TOP
5#

作品一号确实有比较明显的底嘈(站在箱子一米内安静地听,放了音乐就听不到了),问过凌总,说是因为用了锗整流管,它的物理特性导致无法避免,可以用其他的元件,比如20周年前级别等就很安静,但用了锗整流,声音活。看来这是个鱼和熊掌的关系,究竟是服务于更活泛的声音追求,还是牺牲一点优秀的指标,有时候只能取舍一下了。

这也是作品无法量产的一个原因,即使元件足够备用,但会有消费者不能接受物理指标上的一些不足。用作品,更多需要用者和作者之间的信任和认同。
TOP
6#

成都太郎的听感我觉得和他用的是ADAM的主动箱有一定关系。

我以前用ADAM的落地被动箱(现在还闲置在家里),本地烧友用的ADAM S6X大主动箱的声音也很了解。ADAM箱的声音风格,取向,特别是它用的B&O开关电源放大模块式功放,以及主动箱面板的极其阔大,决定了它的声音底架,表现和长短。

作品一号最佳的搭配还是作品二号和提琴箱以及全套作品线,中国钉。不一定人人喜欢,但是最原汁原味,听到设计师自己想听,和想给你听的声音。少一样,整体的神韵变走了一分。
TOP
7#

作品一号或者说其他的作品系列最大的特点,我觉得一是活,二是真,声音很活泛,不呆板死实,调声上现场靠,很真的感觉,声音还是挺开放开扬的,并不内向瘪缩。

上周在吴大师家,配合新德克新出的20瓦甲类后级,推TAD 2402,播放TUTTI第5轨火鸟,最后那几记号称核弹爆炸般的低频,竟然极其过瘾,楼板实实在在地抖动起来了,确实惊骇。后来后级换上330瓦的CODA33。0后级,效果居然没这么凝练精准,也颇感意外。
TOP
8#

只有兴趣和听过作品的人交流,其他的口舌就基本无视了,亦免无聊争执。
TOP
9#

我觉得对一样器材,还是最好自己实际去多听多比较,其他随便什么人的看法只能作个参考,不必尽信,也不必尽不信。毕竟各人的搭配,口味,对词语程度的理解和定义都未必一尽相同。

自己选东西,还是多相信自己,尊重自己的判断吧。网络,论坛作为一个经验的交流平台就可以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