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是否听黑胶用古董器材要好? [复制链接]

1#

这是个人口味问题了,新的黑胶器材注重分析力,要求真实、准确,老器材有它的独特味道,正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RCA唱片专家J.A. MITCHELL在他所著的《THE GOLDEN ERA OF RCA RECORDS》(1985)开始便写到“現代音响就像一副特別的眼镜,可以將RCA為人忽略的音响细节一览无遗!”TAS榜名盘,莱纳指挥的《罗马之松》唱片动态庞大,当年一发行的时候便遭到许多消费者的投诉和退货,因为那个年代的器材根本无法重播出如此庞大的动态,RCA公司为此收回了大部分的唱片并重新做模,将动态压缩了5分贝才再退出市场。
分享 转发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2#

早期的单声道唱片没高没低的,用老器材播是不错的。但新器材也不等于中频就不如老器材,原因是新器材基本上声音都比较平衡,不会过分突出某一个频段,而老器材多数高低两端的延伸不佳,所以听起来就觉得中频特别出众,听几件乐器和人声会觉得特别好听,一旦播放大型交响曲就一塌糊涂了。新器材也不是播不好单声道,调教的问题罢了。
标兄的唱盘声音应该是中规中矩的,调教、搭配得好的,中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3#

回复 20# 无难 的帖子

这张如果是西敏寺的唱片我也有,无难兄想说什么?
TOP
4#

回复 23# 无难 的帖子

呵呵!那就真要恭喜无难兄!我就没有这样的福分只能羡慕了。
记得以前查过一些唱片发展的资料,最早期78转SP的频宽大约只能达到100Hz—500Hz,至40年代初期达到到40-8000Hz,至1945年Decca发表了FFRR的所谓全频段录音技术,成功地把高频响应提升到14kHz。
TOP
5#

回复 25# 无难 的帖子

我只用电脑带耳机听了一段,确实是没高没低。听力测试我没有做过,自我感觉听力还正常吧,系统里面一些细小的变化基本可以听出来。可能也给蜂鸟惯坏了耳朵,现在对频宽、动态不足的系统是极度抗拒,所以我是真心羡慕你的!
TOP
6#

喜欢玩古董器材的原因应该会有很多种,但我觉得大多都不是真正用“耳朵”去听音乐的。如果能认真的去了解一下古董音响器材的制作方式,再对比一下一些现代制作严谨的器材,你就会发现古董器材的制作就像我们大人看小孩子堆积木、玩泥沙一样!
TOP
7#

回复 45# shinelb 的帖子

这种存在其实也需要具体分析,主要还是软件的关系吧。5、60年代的录音正处于单声道、立体声录音的交接期,可说是良莠不齐,而且那个年代发行的唱片至今亦已经有5-60年,状态也是参差不齐,一张录音较差又或状态较差的唱片,以现代高分析力的器材播放无疑是存心跟自己过不去,我自己也用一个类似SPU结构的单声道唱头播放一些5、60年代的单声道爵士和古典音乐唱片。但是那个年代也有很多唱片的录音和制作是极其优秀的,像威尔金森、雷顿、李格等制作人的很多唱片堪称经典,与现代的优秀录音相比也毫不逊色,若然还是用那些没有频宽动态的古董器材去播放,无疑是明珠暗投矣。
TOP
8#

回复 48# 时光车间 的帖子

我认识的一位知名人士就是这样,用电脑箱听马勒仍然可以指出这个版本的弦乐弱奏不行、管乐如何如何,我觉得他们应该都是用“心”来听音乐的吧。
TOP
9#

回复 47# shinelb 的帖子

我觉得标兄你作为楼主既然抛了这个题目出来,也得发表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才是。以我的一位朋友所言:玩这些器材的不外乎两种人,奸商和聋民。
TOP
10#

回复 52# shinelb 的帖子

美是有多样性的,这点我完全同意,每个人眼中、耳中的美都不一样。
但要说“音响既是工业产品,而本身也是艺术品”,这一点我就有不同意见了。音响本来就是一件工业产品而非“艺术品”,它有业界规定的标准,各种各样指标、数据,用途是尽量忠实地还原软件里面的信息。“艺术”只会来源于软件,音响器材的作用是要还原艺术而非创造艺术,若要说它是艺术品我觉得只能说器材本身的制作工艺而已。若录一段街市场里泼妇卖街的声音用有“艺术”的音响器材播放出来,这段声音会成为“艺术”吗?
其实我们是几十年来一直以来都被商家、写手误导,相信音响器材是”艺术品“、能创造出”艺术“。
所以我现在对什么声称“以还原现场为标准”、“对音乐有深刻理解”、“创造声音的艺术”诸如此类的宣传的厂家是绝对的无视!
TOP
11#

回复 57# shinelb 的帖子

我告诉你一件真实的事,我认识的一位朋友是音响业界名人,也是老烧兼大玩家,可以说阅尽众多名器,但他是偏爱古董器材,几年前他通过据说是对古董器材非常精通的商家购入了一对Altec大号角喇叭,商家据说已是经过4、5年时间,才从几十个单元中找到配对的单元、分音器,朋友初初听的时候还很满意,后来慢慢发现不论怎么摆位,音场都是有一点偏,后来让另一位专业设计安装电影院音响系统的朋友带上很多非常专业的工具去测试,才发现原来那对大号角喇叭的频率响应相差了5db。我们事后讨论这个问题,以这位朋友的江湖地位、人脉资源搞回来的喇叭尚且如此,那一般的玩家会如何?
TOP
12#

回复 60# 无难 的帖子

按那个搞专业的朋友说,喇叭算是古董器材里面相对最容易搞的,测试数据很方便,外在的东西要修复、频率响应等要调整也不难。反而是你说的唱盘唱臂最难搞。唱盘、唱臂这类灵敏的器材在使用、运输的过程中稍有不慎都非常容易造成损伤的,就算表面再新都好,一般常规的测试工具根本上测试不出来,而就算用专业的工具能测试出来也是无法修复的。但就算完美无瑕的状态下,5、60年代的机器加工的精度与现代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如果用专业的工具测试一下古董唱盘的抖晃率、谐振点、底噪,还有唱臂本身的谐振、底噪,你就会发现这些东西根本就不符合现代工业的标准!
当然啦,一说这些,马上就会有人说音响玩的就是震动,古董器材出来的声音有种特别的美。。。。。。呵呵,我就不多说了。
TOP
13#

回复 64# 无难 的帖子

如何修复这些我没兴趣了解啦,不过看到兄台这翻话,就让我想起卖古董器材的JS给人洗脑的忽悠说辞,莫非无难兄也被人洗了脑?呵呵。
音响器材就是一件工业产品,它的作用是要还原唱片的声音而不是去“创作”出另一种声音,怎能用艺术表演的方式去比喻呢?如果一套器材播邓丽君时播得像奚秀兰,你还会觉得它只是口音不同吗?当然,这说的有点夸张,但我还真的没听过有古董器材播小提琴像小提琴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