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franck的D小调交响曲 [复制链接]

1#

3年前的博文,博客也不用了,只是转来忽悠忽悠。。。

所谓“循环形式”就是指,由开头的一个主题,无论中间包含几个乐章,都是由这个主题变化而来,最后再由第一主题形式结尾。这是法国人很喜欢用的一种作曲形式,或许法国人会认为这样的作曲结构能使得作品整体更为整体,更为紧凑吧。我不清楚发明这种形式的第一个人是谁,不过从一些资料上来看,Debussy和Ravel受Franck影响很大,前两位的弦乐四重奏就是典型的“循环形式”。而Franck最伟大的D小调交响曲也是这种形式,是巧合?还是理所当然的一脉相承?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音乐给予我们的享受就够了。

我对这种形式的作品还是颇为喜欢的,Debussy和Ravel的弦乐四重奏就是我的至爱。当然Franck的D小调交响曲要比前两者复杂的多,主题内容,结构和色彩上也要丰富的多,于是从其中享受到的也必然很多。

我手上只有Maazel年轻时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在DG旗下录制的经典版本,所以我也无法比较其他版本,不知Maazel的这个录音优缺点。但仅从录音本身来看,Maazel在中青年时期无异于天才的这个称号。每一个细节都挖掘的很清楚,而从乐团爆发力来看,更是显露出Maazel惊人的控制力。尤其在首乐章的结尾出,高潮的一波接着一波,乐团的能力被释放到顶风时那种气势,无与伦比。随即第二乐章中开头的竖琴拨奏又是如此的梦幻、迷离。

Franck的这部作品初听或许没有多大的味道,但耐心多聆听几遍吧,相信能从“循环形式”中找到法国音乐真正的智慧。
分享 转发
TOP
2#

不过说到版本,Giulini似乎很喜欢这个作品,除先前的兄弟提到过的DG以外,他早年在EMI和晚年在Sony都留下过录音。我手头上有他和VPO晚年在Sony的现场录音,慢则慢矣,却也极尽优雅之势。

不过说到音色之美,手头上另一个版本却更富有色彩。小泽征尔和BSO在DG的录音,绚烂的弦乐把高潮推得一波又一波的,赏心悦耳啊。。。
最后编辑bluesky 最后编辑于 2010-02-26 12:04:3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