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ler2004a 在 2005-9-12 0:02:11 发表的内容 首先赞肖邦兄好文,马屁按下不表,单说我的异议。 异议很简单: 1.普契尼太多。以《波西米亚人》为例,在《冰凉的小手》出来之前,差不多半小时都是些什么情节?唱的又都是些什么?跟房东那段,在我听过的歌剧里面简直是最无聊的。我个人认为:普契尼有硬伤。硬伤有多处,此处同样不表。 2.罗西尼有类似的问题,我同样有保留。《理发师》也无聊得可以,男女高音一开腔,挺好的咏叹调,尾句总是“抖”得人浑身难受。只有莫扎特写出来的无聊歌剧,因其无与伦比之艺术价值,我才敢衷心拥护。 3.歌剧入门之路可以多种多样。应该也有威尔第之门,瓦格纳之门可循。如果愿意走这2道门的,我各推荐一部:《阿伊达》与《罗恩格林》,或许会更狂热地迷上歌剧亦未可知呢。 以上小意见,愿引起更多的讨论。 |
回应Mahler兄,看到Mahler兄的见解,我着实吃惊不小,觉得实在要反驳。
先表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这部四幕歌剧的重头戏就在第一幕,最精彩的写作并不是咪咪的咏叹调、鲁道夫的咏叹调和两人的爱情二重唱,而恰恰是Mahler兄认为无聊之极的出现在“冰凉的小手”之前的那半个小时的音乐。先撇开音乐不谈,这部歌剧的剧本是伊利卡写的,他可以说是十九世纪末最成熟的剧作家,也是意大利水平最高的剧作家,这部歌剧的成功一来源自原小说的成功,二来是伊利卡的剧本,三来才是普契尼的音乐。这半个小时内交代了四个主要的人物,诗人、音乐家、画家、哲学家穷困但苦中作乐、乐观向上的波西米亚式的生活,这一段是没有什么剧情,但音乐刻画得十分生动,极具感染力,那段与房东的插科打诨更使得这段音乐具有戏谑的成分。这些情节和音乐来自于生活,剧词和音乐都十分生活化,在舞台上演出时是十分出彩的。相同的场景和音乐片断当在第四幕再次出现时,已经没有了先前的欢快,观众无不沉浸在咪咪和鲁道夫爱情悲剧的沉重氛围中,及至最后咪咪在贫病之中在爱人的怀中死去,达到了这部悲喜剧的戏剧高潮,而音乐也在此时达到了悲剧化的顶点。
至于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其音乐和其中的咏叹调是否无趣和庸俗化,我想应该是有定论的。其剧情就是放在今天也还是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的,不说剧本的思想立意具有什么样的革命性。罗西尼的天才火花在全剧的写作中随处可见,的确,这样的音乐除了莫扎特没有第二人能写得象罗西尼这么好了,我常想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和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同为博马舍的三部曲中的两部,剧情具有连贯性,但歌剧的完成上却是一后一前,但听觉上仍然还是风格十分统一,几乎就是一个人写出来的。